杜邦帝国的真正壮大源自于第五代总裁皮埃尔·杜邦。而壮大的原因,有赖于杜邦的准确商业预见,更重要的是,敢于针对预见勇敢地有所行动。
杜邦32岁那年,堂叔犹仁总裁突然死于肺炎。在一片混乱中,杜邦当上了没人愿意担任的新总裁。
杜邦当上总裁后,就开始一个大胆的收购计划。他们收购了雷伯诺化学公司和东方火药公司。至此,杜邦公司在庞大的火药市场上,已经拥有75%的占有率,而如果单就黄色火药的占有率来说,杜邦公司已占了100%。可是他还不满足,又准备把黑火药的占有率达到100%。由于他的大胆垄断惹来了一场官司,法院判杜邦公司有罪。法院还根据这个法律给总统判罪,并下达了行政命令。但是,此时总统已因任期已满而下台了。这时候,官司并没有让皮埃尔退缩,反而更加强了他的胆量和创建一番事业的雄心。
此时,杜邦已经预见到欧洲会发生战争。对于生产火药的杜邦来说,这可是个很好的商机。于是,杜邦派他的法律顾问乔治去游说新上台的总统。总统下令举行听证会,打算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听证会上,杜邦大胆发言,他说:不远的将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在非常时期,由杜邦公司对火药制造业进行独霸,对于美国的安全保障,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加听证会的陆海军司令、政府各部首脑和各大学教授,一致认同杜邦的观点。总统最后裁决:杜邦公司改组成三家公司。其实这是掩人耳目的做法,这样做,既免于违反“夏曼垄断禁止法”,又保护了杜邦公司。杜邦公司一分为三,实权仍牢牢握在杜邦堂兄弟手里。
果然不出皮埃尔预料。不久,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杜邦公司的火药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杜邦向华尔街大阔佬摩根贷款1400万美元。贷款之前,杜邦反复琢磨过,年息是6%,而且要拿公司股票做抵押; 到时候如果还不起,公司就要落入摩根的掌握之中了。但他大胆地分析,美国迟早会介入欧洲战争,对火药的需求将猛增,到那时,杜邦公司将攫取巨大的利润。杜邦用贷来的巨款,创办了5个火药工厂,其中田纳西州的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烟火药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
杜邦的预见太准确了。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了正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战争。政府对军用物资的采购数量剧增,其中当然首推烈性炸药。1917年,杜邦公司的火药产量比1914年增加了54倍。在整个战争期间,杜邦公司提供了协约国所用炸药的40%。除了火药,杜邦公司还为协约国生产毒气、爆炸装置、烟幕筒等。与此同时,杜邦公司还提供了国内非军事性工程所用炸药的一半。
战争给杜邦家族带来滚滚财源,他们在战争中共捞进10多亿美元的毛利,获得的纯利润达几亿美元。其中,每年纳税后的净收入达几百万美元。杜邦家族因此被诅咒为“战争贩子”然而杜邦公司也因此从战前的一个三流上市公司跃居美国最大的企业集团。至此,庞大的杜邦帝国已经成形了。
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美国的大老板们趁机大发战争财。由于美国保持中立,因而交战双方都向美国各企业订货。除了火药,参战各国还大量采购军用汽车和卡车;美国国内汽车需求量也直线上升。由于迅猛地扩充发展,造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资金短缺,职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老板杜朗向银行贷款,但华尔街各银行受摩根商行控制,没有它的指示,谁也不敢轻易贷款给杜朗。通用公司快要走投无路了。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美国政府将钢铁列入战争物资范围,规定对钢铁征收战争特别税。制造汽车离不了钢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股票狂跌。杜邦看准了时机,一下子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杜朗只好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杜邦。杜邦握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3%的股票。至此杜邦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凭借自己的胆量利用战争取得了商业上的胜利,皮埃尔·杜邦创造了历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