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比较虚了。
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
什么样的财务自由?在什么样的城市?
所谓的财务自由,本身就是一个很虚的话题。
按照个人观点,财务自由就是不需要工作,有比较大的房子,有比较好的车,能享受比较好的医疗,不为钱发愁,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想买啥买啥,去去哪儿去哪儿。自由安排消费、自由安排出行这算是财务自由。一般中档生活以上,才能叫财务自由,如果是屌丝式的财务自由,那讨论就没有价值。
那么既然这个标准是财务自由,我们计算一下,二线城市,需要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
所以个人认为,有个2000万差不多了。
500万用于投资房产,稳定的出租收入,一年10万。房子增值另算。
500万用于投资股票,找股息在4%左右的优质蓝筹股,年收益20万。期间股票有涨跌,那么可以溢价卖出,低价抄底,一年额外收益几十万总有的,这个算是额外收益,不计入。
500万用于投资基金,大概年收益在10%左右。在2017年之前,中国基金平均投资收益大概在15%略高,我们算低一点,10%,一年就是50万。
200万用于国债投资,年收益4%,大概20万。
100万银行定期,年收益3%,就是3万。
100万买保险。保障有力。
100万存银行,用于流动资金。这个利息就不算了,比起其他来够安全,但是太少了。
那么一年收益是:10+20+50+20+3=103万,一年是100万收入,房价增值、股票额外收益,用于抵销通货膨胀。财务自由实现了。
如果不用工作,钱也够花,够养老,但要精打细算,分项逐条安排,这不是财务自由。这顶多算是过小日子。
财务自由,有时候跟你的心态有关。心态好,钱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