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被央行叫停的传统金融机构再次加入移动支付战局。
7月15日,工行在北京高调发布了二维码支付产品,意味着监管层对二维码开闸。
两年前,央行叫停工行扫码支付后,支付宝、财付通乘机大肆开疆拓土,抢食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奠定了其强势地位。
易观智库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已达到63.41%,财付通为23.03%。而去年全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万亿元,同比上涨104%。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2万亿元。
支付市场蛋糕庞大,随着商业银行的加入,市场争夺必定更加激烈。
“银行拥有强大的传统金融实力,一旦与互联网创新技术融合,将爆发出强大活力。”7月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在小型、微商领域,银行取代支付机构,但支付宝等也难以撼动银行的支付地位。未来,将形成支付宝、财付通与银行三足鼎立局面。
时隔两年,银行扫码支付重出江湖
暂停两年后,二维码支付再度开闸。
7月1日,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支付账户实名验证逐步推进。同时,央行和清算协会也在推动建立支付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市场对此猜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支付技术显著提高,二维码支付放开为时不远。
不到半个月,这一猜测被坐实。
7月15日,工行在北京高调发布其二维码支付产品,该产品系工银e支付体系内的一款新产品,目前仅支持工行的银行卡,卡主想使用二维码支付功能需要下载工商银行的APP,完成相关绑定。
值得注意的是,工行新任董事长易会满亲自出席产品发布会,这也是易会满出任董事长一个半月以来第二次现身公众视野,此前的一次是6月下旬的工行股东大会。
公开消息称,易会满在会上表示,要把传统金融的雄厚实力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技术相融合,构建贯通线上线下的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巨大,移动支付是未来支付市场发展的潮流,工银二维码支付是e-ICBC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丰富和延伸。
其实,工行是二维码支付的开拓者。两年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地铁等广告席位上可见银行二维码支付的广告。2014年3月14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商业银行使用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产品及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理由是这种支付方式存在着安全隐患。不过,当时的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表示,仅是“暂停”而非“叫停”。
上周,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两年前因其存在安全漏洞被暂停,而今随着支付技术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性大大提高,放开二维码支付水到渠成。
冀志斌认为,监管层放手银行做二维码支付是一种积极的变化,未来将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在他看来,近几年,支付宝和微信的实践,加上银行在二维码取款、转账等方面探索,给了银行做二维码支付的技术支持和信心。
支付宝、财付通瓜分市场,银行欲抢食52万亿蛋糕
工行二维码支付“重生”,或奔着未来三年52万亿蛋糕而来。不过,在银行二维码支付暂停的两年内,支付宝、财付通已经二分天下。
7月21日晚,武汉市区一大型超市内,购物市民在付费口排成长队。市民陶先生夫妇推着的两辆购物车装满了各类商品。收银员扫描后告知总价528元,陶先生用手机打开支付宝,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掏钱包、拿卡不方便,手机就方便多了,支付宝支付还能打折。”陶先生说,去年以来,他去超市购物就只带一部手机。
目前,不少大中城市商超、餐饮、便利店等被移动支付覆盖,包括近两年崛起的专车市场等。
一家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人士介绍,二维码支付本质是借助二维码等条码技术将线下刷卡支付转换为线上交易,因其门槛较低、支付便捷受到支付机构青睐,取得先发优势的支付机构还利用此技术大力布局线下支付市场,在支付领域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