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资产、收入、成本,会计学最基本的三个名词,但确是整个会计学科的基石,同时也是会计学的基础,虽然简单但实则贯穿于整个学科的任何一个角落,类似于《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生万物”。而也正因为其含义模糊的定义,或者说无法准确定义,从而导致了会计从业者将其艺术化,造假作弊事件也随着会计学的发展而发展,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咱就详细的聊聊这个话题。
资产、收入、成本的由来
通常我们在讲到会计学时,就不得不提到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其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在1494年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会计学的发展是随着公司这一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一同发展。人类最开始的是单式记账,单式记账的缺点也相当明显,不能有效的反应经济组织中资金资源的来龙去脉,于是逐渐发展成为复式记账。后来在阿拉伯数字取代了罗马数字、纸张的普遍使用以及东西方贸易往来的推动下,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会计。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学者共同努力研究,同时为了对经济组织中资源、资金的准确的定义,于是将经济组织中的所有要素划分为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利润。
其理论基础是:会计各要素在理论上是一种恒等式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成本=利润。
资产,收入,成本的概念
1、三个定义
(1)资产: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关键词一:过去的交易或者经济事实;关键词二: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关键词三:预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很显然:过去的强调的既成事实,是已经发生了的经济事项,未来的交易、生产不属于资产。拥有代表着企业对某一资源具有控制权,或者法律上没有所有权,但是事实上处于控制的资源,例如融资租赁。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会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2)收入
按照2006年修改后的会计准则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里的重点在于:迎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驱动因素是日常经营活动,而偶发性的,一次性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范畴,收入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但和所有者流入无关。收入属于所有者,代收不属于收入范围。
(3)成本: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2、三者的关系
企业的生产活动大致流程是:原材料资源准备--生产加工--形成产品(商品)--销售产品--收到资金。在这流程中,资源会不断转化形态,以示区分就形成了资产,成本和收入。
资产是企业的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消耗资产会制造出一定的物品和输出一定的服务,在随着资源变成物品(商品)的过程中,资源就相应的变成了成本和商品,而销售这些产品所回流的资源(现金、票据等)就是定义为收入。
3、一个例子
我们来举一个小例子来加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假设我有100万,现在想开一家小加工厂,主要生产摩托车齿轮,首先我会注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具有法人、注册地址,我也租了一间厂房,一切准备就绪。把这100万作为生产资理财序入这家工厂。于是我的会计就会列出一个恒等式。即资产(此处是银行存款)=所有者权益。注意只要我将这100万存入工厂的一般账户,这100万就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工厂,但是工厂我有100万的权益。
接下来我用这100万买回机器设备、钢材等原材料等,但是这100万远远不够,于是我找到银行贷款100万,这时我的会计再次做如下记录,即资产100万(借贷的资金,会计科目上为银行存款)+原材料100万(我自有资金换回来的原材料)=负债100万(银行贷款)+所有者权益100万,这样等式再次恒等。
但是,我的资产中不全是银行存款和现金了,而是一部分存款加原材料,换言之我的一部分资产转换了形态,变成了原材料。然后齿轮被加工出来,原材料就变成了成品(商品),我自有资金100万再次转换形态为商品,以示区分定义为成本,当齿轮卖出之后,假设销售货款为150万,资源再再次转换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换言之,我是100万转了一圈之后有回到了我手中,但是这是100万会变成150万。于是我就实现了生产的目的,150万中可以简单理解成100成本,50万利润。
在这个例子中,100开始是资产,随后变成成本,最后变成收入。
资产可以虚构吗?
1、资产当然可以虚构,这点确定无疑,唯一的区别是虚构资产手段的高低而已。
只要收入端和资产端同时增加,恒等式永远成立,相关票据齐全,虚构资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在系统性的财务舞弊中,往往可以看到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或飙升,成本通过计算进行倒轧,毛利稳中有增,利润表颜值在线。在表面繁荣之下,虚增的毛利始终会在资产负债表上留下踪迹——应收账款。为了消化虚增的应收账款,舞弊者势必需要将自有资金或者其他筹资方式伪造成回款,使虚增的应收账款得以消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应收账款回款及时、账龄结构健康、销售周转率提高的假象,同时还可以把虚构销售规模做大,使经营现金流量看起来充沛。
虚增长期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就是虚假采购固定资产、虚构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另一种就是虚增资产采购价格,舞弊者利用部分资产不存在公开活跃市场、难以取得公允价值的特点,随意对资产定价。更甚者,直接和关联方子虚乌有,捏造压根就不存在的交易事项。
2、虚构资产的大体方式
第一步:和关联方合计,虚增收入,一般是应收,同时增加成本和应付账款。
第二步:上市公司将自有资金以预付形式打款给供货方。
第三方:供货方把资金拆零,经过无数次的转手将款项回到客户账户中。
第四步:客户收到打散的款项后,通过其自身银行账户向上市公司进行回款,将资金打回上市公司银行账户,在上市公司会计记录中形成客户回款。经过上述过程后,上市公司自有资金以货款或者工程款形式流出上市公司,最终以销售回款形式又转回上市公司,实现了资金的循环。
综述:资产、成本和收入可以理解成为企业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虚构资产是可以虚构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虚构时,是否将会计的艺术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