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暴涨,除了中石油,我们还可以选择谁?

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险资们掀起了举牌潮。

宝能系前海人寿几度出手万科,安邦人寿一周内两度举牌中国建筑,自此,以“中字头”为首的基建板块一时风光无限、炙手可热。

随着主席的“妖精论”磅礴而出,险资被整顿规范,“害人精们”落荒而逃。

紧接着又是基建PPP项目被叫停,地方政府限制举债,杠杆要降下来,防止出乱子。

潮水退去,人们忽然发现,基建板块居然纷纷在裸泳。

但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

当行业跌落凡间,众人叫苦不迭时,还是有一些真正具备长期需求支撑的公司,在“油老虎”回归的历史行程中,展现出澎湃有力的发展后劲。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中国化学(601117)。

1

中国化学成立于2008年9月,主营石化、煤化工、环保、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设计与EPC。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是主发起人,联合神华集团和中国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这些来头不小的股东,背景深厚,都是国资委控制下的典型央企工程建筑公司。

虽然如此,但建筑领域可谓一山还比一山高,中国中化的同行,都是清一色的“中字头”公司,例如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等。

都是些大央企,背靠大山头,同样背景关系很强。

在8大工程建筑上市公司中,中国化学刚刚挤进“高手行列”,但未来发展劲头十足,订单收入比0.63,排在第三位。

(所谓订单收入比,就是当期的营业收入跟当期签订的合同订单金额,订单金额比营收越大,意味着未来一两年,即使不签订新订单,也有原有的订单进行开工,转化为营业收入。)

尽管庙多和尚多,所幸整个工程建筑行业蛋糕足够大,整个工程建筑每年生产总值占到GDP20%以上。

“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与GDP增速差不多,所以也暂时不用担心央企们陷入血海竞争当中。

中国化学在主要工程建筑上市公司当中财务指标排位情况|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单从化工工程建筑这一细分行业来看,竞争没那么激烈,格局已是非常清晰了。

撇开海上化工工程公司中海油服,陆上就剩下三强竞争,分别是中国化学,中油工程,中石化炼化工程。

中油工程的“爹”是中石油,石油开采领域的霸主;

中石化炼化工程的“爹”是中国石化,中国炼油和化工的霸主。

出身如此金贵,走路必定带风,儿子每年都可以安稳的从老爸那里拿到相当多的订单。

2017年中油工程新增订单72%来自于中石油内部系统;

中石化炼化工程33%的新增订单来自于中国石化内部系统。

而2017年中国化学前5大客户销售仅占营业收入的13.13%,他是个苦孩子,想吃饭得自己去拼去抢,大部分的订单来自于市场竞争 。

虽然在2018年ENR国际250强工程承包商当中只排行在46位,排在中油工程后面,但是连续2年排在中石化炼化工程的前面。

通过更实际一点的比较来看,2017年中国化学营收585亿排在了首位,领先中油工程30多亿,中石化炼化工程200多亿。

如果从新增订单来看,中国化学950亿,稍逊中油工程1049亿,远高于中石化炼化工程390亿。

当然,单从化工领域接单实力来说,中国化学跟他们相比,自然是出身不好,先天不足。

所以中国化学将业务拓展到更多领域,包括电力,建筑,环保等订单,特别大力推进海外工程,2017年海外工程已经接近30%。

陆上化工工程龙头下游领域订单比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2

2016年那一波险资举牌导致的基建工程板块集体发烧,更多的是炒作这些公司的业绩预期。

很多公司当时的业绩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包括中国化学。

那年,中国化学从4块多起步,实现翻倍行情以后,股价长期在6-8元之间波动。

这波股价的表现,自然是题材性质的炒作,不是业绩的真正表现。

从2016年的业绩和订单情况来看,营收增速较2015年继续下滑16%,净利润更甚,加上公司大幅资产减值,下降接近40%。

唯一亮点,是订单合同金额有所好转。

2016年有705亿,较2015年增长近10%,不过订单能否转化营收,还有很多未知之数,包括雇主是否延迟工程,延迟支付等。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但从这两年来的表现来看,中国化学经营情况大为改观,业绩含金量越来越大。

从新增订单来看,今年1-8月新增订单金额为987亿,已经超过了2017年的950亿,由此看来2018年大概率继续保持增长,实现连续3年增长。

2018年中报表现靓丽,营收增长36%,摆脱了3年以来的个位数增长,扣非利润3年来正增长,幅度17%。

经营现金流也是连续3年增长,中报显示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67,远大于每股收益0.22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