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不安全的经济风险动作都在剪除目标之中。在两年的堵后门、歪门之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通过“开正门”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目前,2017年土地储备专项债券额度已经随同2017年分地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下达。此前的6月1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目的是将土地储备资产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显性化,明确地方政府不得以储备土地,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从机制上堵住了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后门”,并且防范违法违规举债或变相举债、挪用土地储备资金等行为发生。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表示,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既是解决地方政府土地储备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地方政府债务防控的重点。
“专项性”为纲
此次推出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就是为土地储备“量身打造”。终结地方政府的传统土地储备以抵押品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融资模式。
财政部相关责人表示,2017年从土地储备领域开展试点,今后逐步扩大范围。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额度,不得突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的“天花板”,2017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总限额是72685.08亿元,各省应当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内安排。
土地储备,一直都是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很重要的投入领域。在北京2017年22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中,拟投向土地储备的金额为90亿元,占比达39%左右。上海于6月6日招标发行的2017年第一批专项债券,其中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331.1亿元,主要用于旧区改造、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其中包括了20多个土地储备项目。
实际上,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推出之前,一系列政策堵住了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储备举债融资的各种套路。
2015年以前,地方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其融资模式可以概括为地方政府将储备土地注入到地方融资平台,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