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朵花盛开枝头,当第一场雨唤醒万物朦胧…”下班时间的电台里播着牛奶咖啡的《暖春》,冬去春来的欣喜从车载广播里喷薄而出,一如今日的债市。
2016年10月24日,我至今仍记得那个入冬的日子,当日暴跌的国债期货开启了一个长达一年半的债市寒冬,收益率连日的大幅上涨让无数杠杆断裂,数不清的产品清盘。市场由此涌现了一个新词:债灾。
其时人们并不相信长达3年的债券牛市会就此结束,充斥着各种研报的是“抄底”、“10年国债3.0即有配置价值”之类的论调。谁曾想,一转眼,一年多了,其间10年国债破了4,10年国开破了5,监管去杠杆,银行赎委外,自查、消规模、MLF一再提价;而信用市场更是一塌糊涂,中城建丹东港还没凉,保千里神雾亿阳又倒下了,悬而未决的还有一大批企业。这一年半,鬼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
就在我们已经没有心情再看利率走势了的时候,今年来关键期限品种收益率竟然悄悄下了几十Bp,而终于,在2018年4月17日,那100Bp的降准仿佛裂天而过的春雷,告诉我们,妈妈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大棒,重新端起了喂饭的碗,于是,第一朵花开了,第一场雨来了,拐点来了。
所以周三大家见到了久违的接近涨停的T和TF,不少人预想的高开低走并没有出现,在不少人看来,这即便不是新一轮宽松的开始,至少也意味着上一轮紧缩的结束。“有了第一次,市场就会期待第二次第三次,而不管有没有第二次,预期总会先行。”一位从业者如是说。
经历了澈骨严寒,才更知这股暖风来的珍贵。正如歌词里所唱“经过了一年两年三年,人情冷暖多少个冬天,…,可你总会遇见,下一个温暖的春天。”或许,下一轮债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