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天量债务的袭来必定引起货币贬值,而货币的本身就是在从白花花银子变成纸币再成为纸的过程。
在30年前,1980年我国的GDP才4500亿,人均可支配月工资收入才20多元。如今的20多元不说一个月生活,即便是吃一餐便饭也玩不够花。而把当时的一个月工资全部存入银行,到如今的本性也只不过100元钱,只能凑合着一天的生活费用。这也是一种从钱变成纸的过程。
今天的债务高起,不仅是我们。全球都是如此,以252.6万亿外元的全球债务来平均分摊,平均折合人民币达到23万元。比居民的财富收入(20万元)还要高,这就是一个高债务的时期。只不过这种债务危机在没有出现爆发前的骚动不安。
以津巴布韦为例,在80年代几乎1津巴布韦币还是换取1外元以上的货币,可是经过了津巴布韦的大量货币扩张和债务危机,在贬值最高时的货币面值将以百万为单位,吃份早餐估计也需要1000万津巴布韦币;同样,委内瑞拉也是出现大量的债务危机,最终演变为经济大萧条,货币年贬值率高达100万%。卖废纸的价值都比货币本身的价值高,钱还不如纸贵!
当然,货币出现奔溃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而不是全面开花。就如同老虎吃猪一样,被吃掉的是跑的最慢或跑错方向的猪。而同样出现货币大危机下的资本就是在矮个子里面选可以规避风险的相对稳定的货币。这是一些较好的货币就会出现增值而变得相对稳定且逃过一劫。
总之,在债务危机来临之际,最初大家一起降速,甚至面临着经济衰退。可是一旦出现一些债务危机更严重国家大萧条后,也会出现这些纸币变成了纸那样不值钱。而另外的一些具有相当保值型货币反而可以在危机过后迅速反弹。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钱一定会越变越小,只有不断地努力让钱跑赢货币贬值才我们可以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