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增加货币供给量确实容易带来更多的通货膨胀。但是单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通货膨胀相当于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总价值的比值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商品总量没有变化的话,那么确实会推高商品单价,这就是我们说的通货膨胀。但是这里面的关联其实更加复杂。
在一般的情况中,货币供给量等于商品的总价值除以货币流通速度,所以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但是货币是有固定流动方向的话,那么未必能够推高商品价值在的例子当中。2008年之后美联储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但是这些资金的货币乘数并不算太高,而且大多数资金直接流入了金融市场当中,所以也没有有效的抬高通胀率,在2008年到2020年之间,的通胀率反而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另一种情况是,适当的通货膨胀本身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又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催化剂,当通货膨胀发生,物价有轻微的上涨时,更多的投资发生,很多人从事生产推高了商品的总量,当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总量同时健康的增长时,商品的单价也就不变了,这种情况下很难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
而在经济危机当中,这种的关系就更加明显了,更多的货币供给量是为了能够推高通胀和资产价格,从而让经济重新复苏。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量更多是补充了流动性供给的短板而不是提供了增量。
因此货币政策本身是根据经济情况进行不断调整的,只有在商品总价值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推高货币供给量才会造成理论上的恶性通胀,但在一般情况下,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联并不是一定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