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准备下令:保本基金必须提示可能不保本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导读:

保本基金是否真的能保本?

中国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发布保本基金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家基金公司必须提示:保本基金和银行存款不一样,极端情况下并不一定能保证本金!

什么是极端情况呢?小编认真读了一下文件,貌似是指基金公司破产。

可是,按照商业银行相关法规,银行也可能破产,这跟银行存款有什么不一样?各大银行是否也要在所有门店提示,本银行存款可能不能保证本金?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基金公司的事前提示。别担心,按照保本基金的相关定义和契约要求,保本基金还是有兜底条款的,在严格规范下,保本基金只可能比之前更靠谱。

一起来看看这个无比纠结的新规。

跟银行存款不一样?

7月1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修订稿)》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稿)。

所谓保本基金,简单理解,基民持有一定期限、到期时至少可以收回本金的基金。这需要基金公司采用一些保本策略,并且通过一些保本保障机制来确保本金安全。

什么是保本策略?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某保本基金规模10亿,设3年保本期。按照三年期国债利率3.8%计算,这只基金将8.9亿买入三年期国债,确保三年后能收回10亿资金。剩余1.1亿拿去买股票等,即便1.1亿全部亏完,投资者照样能拿回本金。

什么是保本保障机制?粗暴理解,就是保本基金要有担保机构,一旦不能基金亏损导致不能保本,基金公司和担保机构要兜底,把本金还给投资人。

小编说地太口语和简单,征求意见稿是把担保情形分了三大类:

一是,由基金管理人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本金承担保本清偿义务,同时基金管理人与符合条件的担保人签订保证合同,由担保人和基金管理人对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

中基协说,目前保本基金都采用了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

也就是说,担保方承担连带责任,可以向基金公司追索损失,最终将由基金公司承担可能的风险损失。

中基协说,这与基金公司的资本金制度不匹配。随着保本基金规模快速膨胀,将来的风险损失可能危及基金公司体系,最终损害持有人利益。

讲真,基金公司的资本金还真承担不了潜在风险。目前,

根据中基协提供的数据,2015年下半年以来,保本基金新发型规模超过2100亿元。截止2016年5月底,保本基金存续规模2766亿,基金数量133只。

二是,基金管理人与符合条件的保本义务人签订风险买断合同,保本义务人在保本基金到期出现亏损时,负责向基金份额持有人偿付相应损失。

按照中基协的说法,现在国内保本基金还没有采用这种买断模式,就是说由保本义务人担责,基金公司没有兜底责任。

嗯,除了以上两大类,还是其他情况,这为今后的新型保障留下空间。

重点来了,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明确要求:

保本基金必须在招募说明书和宣传材料中充分揭示保本基金的风险,说明投资者投资于保本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并说明保本基金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既然保本保障机制明确了基金公司或担保机构为保本基金损失买单,为何还要提示极端情况下不能保本?答案只能是,基金公司和担保机构也兜不住风险,破产了~~

那么,在保证本金这方面,保本基金和银行存款有何不同呢?

恩,理论上,银行也可以破产,如果这个纠结的征求意见稿是想说,银行破产的可能性比基金公司小,还真不一定呢!现在城商行的风险,不好说!

好吧,就当是香烟上写着“吸烟有害于健康”,就是提示,而已。

新公司不能发保本基金?

当然,只有担保机构和基金公司兜底还不够,中基协做了一些保本基金的条件限定:

一,基金经理应当具备2年以上偏股型或债券型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换句话说,保本基金的基金经理,门槛比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要高。

二,基金公司已经管理的基金类型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

换句话说,新基金公司不能立即发行保本基金,有一两只产品的基金公司也不行,必须是至少三只,而且覆盖三种类型。哪怕某公司有十只产品,都是股票型或债券型基金,也是不行滴。

三,得老实的基金公司才能发型保本基金。比如:基金公司最近三年没有受到重大处罚,最近一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嗯,要发保本基金,还有重要的一条:“没有因为违法违规行为正受到监管机构调查,或者正处于整改期间。”

换句话说,今后某家基金公司如果被传言接受调查,发个保本基金就等于监管发了好人卡,证明传言是假,多好的辟谣方式!

当然,没有发行保本基金未必有事儿,但发行了的肯定没事儿。

只有公募才能发保本基金!

另外,中基协还打算大大缩小保本基金的可发行规模。

按照意见稿,公募保本基金发行规模不得超过基金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5倍。

此前的规则是,发行保本基金规模不得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30倍。

假设一家基金公司净资本2亿,原来最多可以发60亿元保本基金的,现在只能最多只能卖10亿元。

而且,过去没有限定是公募基金,现在限定只能是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的专户和基金子公司都不能发保本基金!

中基协说,这是为了降低单家基金管理人极端情况下无法赔付的风险,避免发生行业挤兑。

降低担保机构的担保资产规模

征求意见稿还限定了保本基金的担保责任。

其中要求,已经管理的保本基金以及拟申请募集的保本基金中,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及由保本义务人承担偿付责任总金额,不得超过该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

意见稿还降低了担保机构对外担保规模,将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对外提供的担保资产规模不得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25倍降低至20倍。

另外,意见稿对于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也有一些监管要求,比如非金融机构担任担保人,需要经营满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

对于金融机构担任担保人或保本义务人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

两类机构为保本基金承担保证责任或偿付责任的总金额都不应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倍,对外提供的担保资产总规模不超过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的20倍。等等。

估计,担保主体减少,可担保资产规模下降,可能会增加保本基金的担保费用。

限定保本策略

为了防止基金公司拿保本基金比收益、比排名,无限放大保本基金的风险,中基协的征求意见稿还做了一些保本策略的限定。

一,保本基金净值低于保本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规定的保本金额超过2%,或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保本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保本金额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

二,保本基金应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稳健资产,比如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剩余期限超过剩余保本周期小于1年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和信用等级在AAA以上的债券。

三,稳健资产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剩余保本期限。

四,限定风险资产(以上稳健资产除外)放大倍数,要求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点2倍,信用等级在AA+以上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10倍,可转换债和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5倍,且各类风险资产的投资金额除以各自倍数上限,加总后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

安全垫是指基金资产净值减去保本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的限制后的差额。

这部分不解释了,圈里的朋友都懂,圈外的朋友不懂也罢。

综上,总结一下意见稿的几个直接影响吧

1对于基民来说,你以后都会看到宣传资料说,保本基金在极限情况下未必能保本。

别害怕,新规出来之后,新发行的保本基金肯定比最近这一年发行的保本基金更靠谱。

2保本基金究竟能不能保本?理论上肯定是保本的,除非基金公司自己破产了。

但现实情况是,按照现有风控规定,基金公司破产的概率不大,未必比银行倒闭的概率高。

3今后,保本基金只有公募基金才有了,有钱的大户们想吃“小锅饭”,通过买基金专户或者基金公司子公司的保本产品,对不起,没货。

4过去一年来,基金业发行了2100亿保本基金,潜藏的风险很大。中基协限定保本基金的各项风险资产比例之后,今后基金公司想再拿保本基金收益率赚吆喝,会相对困难了。别比了,保本基金安全第一。

5对于新基金公司而言,就别挂念保本基金了。有资格发行的老基金公司,可发行保本基金的规模也缩小了。

6市场上疯狂的保本基金发行热,可以降降温了。

7意见稿在7月15日下发,至7月19日结束,估计正式文件将很快出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