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的“独角兽基金”,如今正陷入尴尬境地:独角兽企业归国无期,战略配售成为一纸空谈,买入的债券也盘滞不前,而且这样的情况短期内看不到转变的契机。
证监会6月发文正式宣告将推出中国存托凭证(CDR)提上日程,六只战略配售基金(独角兽基金)总发行规模最初上限设在3000亿元人民币,但A股此后阴跌不止,据彭博整理的公开数据,7月初六只基金成立时总规模合计仅约1054亿元。随后8月上旬证监会公布的重点工作名录中,CDR的缺席显示独角兽企业回归本土资本市场正变得遥遥无期。
分析师指出,随着存托凭证(CDR)淡出监管层视线,短期内独角兽企业回国上市希望渺茫,独角兽基金已然有名无实,投资债券成为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然而,身处违约高发期,基金保守的投资风格势必要缚住其手脚,投资回报恐怕也是差强人意了。彭博汇总数据显示,上述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率约在0.3%-0.78%之间。
“今年如果市场不涨,CDR发行应该是没什么希望的,”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接受彭博采访时称。他指出,独角兽基金现阶段主要投资一些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
国联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许成浩也指出,目前独角兽基金基本变成了债基,而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利率大幅上行空间并不大,整体收益不会特别高。
截止8月29日收盘,上证综合指数今年以来跌去逾16%,最近两周并数度击穿2,700整数关口,触及近两年半低位。而此前曾预披露CDR招股书的小米也已转投香港股市怀抱,选择在H股IPO挂牌,何时重启CDR发行没有时间表。此外,阿里巴巴也传来推迟发行CDR进程的消息。
A股萎靡,债市也疲弱不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二季度以来多在3.50%-3.70%的区间内震荡,加上中国未来存在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可能,债市趋弱的压力不减,没有更多选择的独角兽基金管理人或已惆怅满怀。许成浩指出,作为公募基金,独角兽基金的投资风格偏谨慎,即以配置为主,不会做波段。
“在不改变投资范围的情况下,这六只基金未来投资策略可能仍以保本为主,收益率难有大幅波动,”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称。
按照华夏、南方、易方达、汇添富、招商、嘉实六家基金公司发行的战略配售基金合同约定,在为期三年的封闭期内,这些基金将主要投资于通过战略配售取得的股票,同时配合固定收益投资策略来获取超额投资收益。
在这几只基金最近的人事变动中,似乎也可窥见一点端倪。招商战略配售曾在8月17日公告聘任马龙、张韵作为新任基金经理,马龙目前掌管着数只债券型投资基金,南方增聘的基金经理李璇为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华夏战略配售新增的基金经理刘明宇也管理了数只债券型基金。
王一峰还提到,CDR年内登陆A股可能性不大,未来不排除这些基金扩大投资范围,“(但)这个涉及修改基金合同,很麻烦,操作起来有难度。”
不过,尽管变身债基后独角兽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与最初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但考虑到上证综指今年来已阴跌逾16%,位列全球表现最差股市之一,投资者反而避免了投资股票可能遭遇的损失,亦算不幸中的万幸。
“今年在港股上市的独角兽公司表现整体不佳,经历时间考验的公司更能够稳定创造价值,”王一峰指出。他认为,CDR较晚回归能够更好的保护投资者。
小米在H股上市后表现不如预期,挂牌首日即告下跌,虽然一度反弹并大涨,但涨势未能持久,目前仍挣扎在17港元的发行价附近,周三收盘报17.14港元;公司市值较去年宣扬的1,000亿美元估值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