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经常报导,股市蒸发了多少万亿市值,股民人均亏损多少多少,一旦股市上涨,又会说股民人均赚了多少,你有被平均过吗?股市上涨赚的钱从哪里来?股市暴跌后钱又去了哪里?是庄家赚走了吗?很多人股票做了几十年,还是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还原股市的真相,内容过于粗暴,有可能会被关小黑屋哈。
IPO造富神话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假设股市只有一家上市公司。IPO时,总股本10亿股,对公众发行5亿股,发行价每股100元,募集资金500亿元,这500亿就是申购新股的股民直接打给上市公司的,这是第一次从股市割韭菜。
假设上市后股价不涨不跌,按发行价计算,股市的总市值就是1000亿。普及一下,所谓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注意,这里的总市值1000亿,并不代表有1000亿现金或1000亿的财富,只是股价乘以总股本得出的数字,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入股市交易,总市值所代表的财富就只是一个数字,就像你在闲鱼挂1000亿出售一枚鸡蛋是一个意思,或像很多业主市场价500万的房子,放盘5000万出售一样,不代表这房子就是5000万的现金,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资产证券化造富过程
可能你会说,房子有实物在那里,上市公司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怎能说只是一个数字呢?这就要了解企业上市的IPO定价之谜了,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谁说了算?肯定不是散户说了算,而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间商共同评估出来的,而这些中介机构,为了能让公司上市募集到更多资金,在确保能上市的情况下,肯定是把公司的估值定得越高对自己越有利,帮上市公司老板融资,融到更多中介费也会越多。本来净资产只有1亿的公司,美化包装之后估值可以达到几十亿,甚至不排除一些已经资不抵债的垃圾公司,把公司美化之后上市套现的,暴风集团就是最好的案例,上市后一路跌到退市,惊天大雷防不胜防。
资本狂欢散户懵圈
明白了IPO定价怎么来的,就知道上面提到的1000亿总市值是怎么一回事了。500亿进到上市公司之后,就跟股民和二级市场没什么关系了,这500亿是不是真的拿去搞项目强大上市公司只有天知道,也可以通过高价引进一些莫名其妙的“先进技术”,或高溢价购买一些分文不值的“优质资产”把钱洗出上市公司。
这已经司空见惯了,不管是首次公开募集还是定增发债再再再融资,市场上多少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收益不达预期?所以才会在2016-2017年一大批高商誉上市公司做资产减值处理,导致业绩大暴雷连板跌停打压股价,还是资本运作玩得溜哈。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叫商誉减值,比如上市公司用10亿的资金收购了一家净资产只有1亿的公司,溢价10倍,形成的商誉就有9亿,这9亿的溢价是无形的,是收购资产未来可能会产生的超额收益,是很主观的判断,可以溢价9亿,也可以溢价90亿,这就给上市公司把募投定增发债融到的资金或者公司利润洗出上市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因为收购资产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后面发现收购的资产“不怎么样”,没有一开始想得那么好,就会做资产减值处理,会计准则上,就是一笔投资损失,公司的利润就会大幅缩水,从而业绩由盈转亏爆大雷刚好可以配合庄家打压股价。
会计、财技玩得溜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大家都对股市亏的钱去了哪里开始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了,IPO募集来的500亿转了几圈之后,可以进到上市公司老板或者相关利益集团的口袋。从这层面来说,上市公司是绝对的赢家,不存在什么零和博弈,而是赤裸裸的割韭菜。接下来我们说说公司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如何继续割韭菜以及股价波动对股市财富以及股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