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08年开始炒股,综合算下来是赔钱的,你在股市赚钱了吗?

发布时间:2023-08-19 16:33:11 来源:网络投稿

我从2007年开始进入股市,中间断断续续地进出股市几次,总体来说是小赚吧,但毫无疑问是跑输同期的银行存款的,和那些出现巨额亏损的人比起来,我觉得已经算是可接受的了。炒股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吧;

无知者无畏阶段-输;

2007年的时候,我不到30岁,那时候刚被派到HK工作,领了一段时间HK的工资,大概每个月2万左右,那时候刚把老婆孩子接到HK,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租和生活费之后所剩无几,全部可动用的资金加起来也不到10万港币。2007年的时候办公室的同事开始经常的谈论股票了,大家从股市赚钱的喜悦是写在脸上的,我也蠢蠢欲动,大家都能从股市提款,我应该也可以的。

匆匆地找银行开好港股的账户后,选择了当天升得最厉害的,名字听起来就很厉害的公司,中国镍资源,2007年的时候我国的经济腾飞,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增,全部的资源类股票都涨到天上,记得那时候直接全仓买入2万股,每股4.85,。不幸的是,买入之后当天就开始亏损,说好的去股市捡钱的却成了直接去送钱的。

和其他老股民请教后,老股民们告诉我,现在是牛市,板块轮动,指数还有大把的空间可以涨,静静地等待其他人抬轿赚大钱吧。然而即使指数从28000点上升到了最高32000点,这支股再也没创新高。

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金融海啸很快到来,中国镍资源最低跌到了0.70一股,而同一个办公室的老股民当时以100港币一股买入的思捷环球,跌到6港币一股。

被套牢之后我才去了解这间公司是河南的一个小型炼钢厂,其产能是要被国家强制淘汰的,公司才转型成所谓的资源开发型公司,其实就是因为当时的资源型企业估值高,公司为了蹭这个热点。

最后在股票跌到0.7后反弹到1.4的时候补仓2万股,而后在2元的时候全部卖出,损失惨重;

第一次入股市,以为是去股市捡钱的,结果却成为新鲜的韭菜;

技术分析阶段-输;

被股市毒打之后就在想,为何每次我买入之后股票都会下跌呢?毫无疑问是因为“买点”选择的不对,那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买入时机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买来了大量的关于股市技术分析的书籍,尝试理解各种图形,各种参数,再和同事聊起股票的时候已经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了,俨然一个技术高手。既然可以低买高卖,那么这间公司做什么就不重要了,记得那时候同事喜欢买入细价股(港股称为仙股),这种股的特点是涨跌的幅度很大,如果可以选择起飞阶段介入可以实现很高的盈利。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预测即将升的股票买入后股票会跌到自己都不信,每次都是买入之后跌,割肉必然割在地板。经过这一个阶段后,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但看到周围的同事也一个个的输多赢少,终于明白,这是股市韭菜的宿命。

基本面分析阶段-输赢参半;

经过上面的反复被收割之后发现有一些股票拉长了时间来看,是总体的上涨的趋势,而有一些股票总体的趋势是下跌的趋势,有一些公司从高点跌下来之后可以再涨上去,而有的公司却一蹶不振,再也回不到以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呢?这时候才开始学习巴菲特的关于价值投资的书籍,开始只买入那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比如港股中的港交所这样的收过路费这样的企业,通过简单的买入后持股的方式确实有实现一些盈利。记得在2008年底的时候买入中国银行的股票,赚了一点钱,差不多实现了回本。

几年时间,投入资金,担惊受怕的却没能从市场赚到钱,而当时的p2p之类的投资兴起,把资金都从股市取回来投入了p2p;

基本面选股,技术分析择时-赢多输少,但赢粒糖,输间屋;

到2015年的时候,我A股的新闻开始铺天盖地,周围的同事又开始谈论从A股赚钱的事情,且那时候也留意到P2P这样的稳定的投资回报是不可持续的,把资金从P2P都拿了回来,在A股4000点的时候开始同时操作A股和H股,但因为有2008年的巨额亏损的阴影在,一般买入股票在有少量盈利的时候会选择套现,在被套牢的时候会选择死守。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大部分时间会实现盈利,但盈利很少,而只要一次亏损就可以将全部的盈利亏完,甚至会威胁到本金的安全。从2015年到2020年每年的盈利维持在5-8%之间,仅仅比银行存款稍微好一点,但这样的付出很明显和回报是不匹配的。

未来,买入核心资产后长期持有,输赢难料;

真正的核心资产首先是复合大势的,这个就是所谓的选择赛道;其次选择这个赛道中谁都不能绕开的那个企业,实在是不能确定哪个企业有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时候,选择这个行业的ETF,也就是类似于行业基金,买入并长期持有,毕竟靠个人来预测短期股市的涨跌是最不靠谱的事情,我已经不再浪费时间去做所谓的技术分析了。

靠运气赢来的最终必然靠实力输掉,股市的投资其实是一种修行的过程,每个人都会走弯路,跌入各种坑,只有不断总结并从失败中成长起来,才可以实现靠运气输掉的钱,最终都靠实力赢回来。与大家共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