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确定一直股票的阻力位和支撑位,还是有很多种方法的,下面的就介绍一二。
均线是最常用到的技术指标,它除了能够反映做周期的平均股价以外,还可以作为支撑位和阻力位使用。不同的股票,所使用的均线周期不同,同一只股票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均线周期也不同。一般来说,比较常用的如10日、20日、30日或60日均线,选择的做周期越短,信号越频繁,反之则会越迟钝,比如如果按照60日均线的话,那么一年可能最多只需要操作2-3次。下面就以20日均线为例。
某股票20日均线图
上图是某只股票的20日均线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画圆圈的1、2、3、4这个四个位置,20日均线充当的是支撑位的作用,股票在上升过程中,每次回调到20日均线附近时,就会被其支撑住,从而继续上攻。而图中画方框的A、B、C这三个位置,20日均线却又充当了阻力位的作用,股票在下跌过程中,每次反弹到20日均线时,都会被其所压制,继续回落。也就是说,一根均线往往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时期,其支撑和阻力的作用会相互转化。
当然使用均线作为支撑位或阻力位也有缺陷,比如在股票盘整期,股价会来回穿越均线,造成信号失真。
布林线这个指标,是由上轨、中轨和下轨,3条线组成,3条线构成了一个通道,而股价会在通道内运行。其实从布林线的编制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布林线的中轨就是20日均线,而上轨和下轨则是以中轨这条20日均线为基础计算正负标准差而得来的,我们暂且先不用考虑标准差是如何计算的,只需要知道布林线的法则就够了,当股价运行到上轨附近时,会形成阻力,而运行到下轨时,则会形成支撑。我们还是以上个图中的股票作为例子。
某股票的布林线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升过程中,布林线的中轨,也就是20日均线,都形成了有效的支撑,而上轨则是股价的阻力位。在下跌过程中,布林线的中轨都形成有效的阻力,而在下轨处则是股价的支撑位。布林线法可以说是均线法的升级版,弥补了单根均线,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充当阻力位或支撑位的其中之一。而且也弥补了,在盘整阶段,均线法的缺陷。
当然,布林线也可以调整参数,默认的布林线参数为20,这个20就是指的20日均线,如果调整为10,那么布林线的中轨就是10日均线,上下轨也会根据10日均线来计算标准差。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适用于不同股票的不同需求。
切线法,是利用趋势线或者趋势通道线来确定支撑位和阻力位的,我们还是以上面这支股票来举例。
某股票的趋势线图
上图中,我们用一条直线连接黄色圆圈的两个低位点,就形成了一条上升趋势线,而后我们看到,股价在上升过程中的回调,都受到了这根趋势线的支撑。我们再用一条直线,连接化绿色圆圈的高位点,就形成了一条下跌趋势线,而后的股价,在下跌过程中的反弹,也都是收到了这根趋势线的阻力。
某股票的趋势通道线图
趋势通道线的画法,实际上是在趋势线的基础上,在寻找最近的一个高点或低点,画与趋势线平行的一条直线。如上图中的三个黄色圆圈,就是两个低点和一个高点组合,形成了上升趋势通道线,而三个绿色圆圈,也是由两个高点和一个低点组合,形成了下跌趋势通道线。趋势通道线也是趋势线的升级版,同样解决了上升期间的阻力位问题和下跌期间的支撑位问题。
切线法与均线和布林法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切线对于盘整区间不那么敏感,可以过滤很多无效的信号,而且如果长时间的盘整时,趋势线或趋势通道就会走平,形成箱体结构,当股价突破箱体时,其信号要优先于均线和布林。劣势在于均线和布林线是曲线,而切线是直线,所以准确度上相对没有前者高。不过即使是均线或布林线,股价也不可能正正好好地碰到线就转折,因为股价运行都带有一定的惯性,冲破一点或者还不到就折返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
阻力位和压力位的确定,其实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投资者只需要熟练掌握一两种就足以应付大多数股票了,学多了反倒会相互影响。毕竟样样会,不如一招鲜吃遍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