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喝酒是A股老传统,一直是作为一种防御投资手段在使用,目前医药股不活跃是因为4+7采购和有关部门对医药股进行现场检查,
医药股最大问题就是销售费用奇高和药价虚高,引发病患者和社会巨大质疑,背后有什么猫腻,大家心知肚明,一个药厂数亿元几十亿元销售费用进了谁的腰包,真的经得起法律阳关的普照吗?
4+7采购对药厂影响巨大
中国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所共知,看病贵在哪儿?贵在检查多,检查贵,药费贵,辅料贵,一个感冒花费千余元好像不是新闻,而是旧闻,大病返贫也不是新闻,医保基金负担沉重成为关注的焦点,老百姓缴纳医保基金越来越高,成为一个难以负担之重。
药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谁愿意拿出白花花的银子还要承担巨大风险。
降低药费虚高成为社会和监管一个共识,改革药品和耗材招投标达成社会一个共同目标,4+7成为改革的目标。
还别说,4+7带来的药品价格下降,还是十分明显的,虽然可以以量带动销售增长,但是对药厂利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需要未来检验,
京新药业“瑞舒伐他汀”曾经以每片0.78元/片中标,今年海正药业、山德士、正大天晴,中标价10mg的分别为:0.20元/片、0.22元/片、0.30元/片,药价下跌十分明显。市场关注的恩替卡韦价格下跌也是显著的,恩替卡韦去年4+7价格为0.62元,今年恩替卡韦拟中标的有三家,苏州东瑞给出了0.182元/片的报价,北京百奥和广生堂,分别给出了0.196元/片和0.275元(胶囊)的价格。没有招投标以前,一盒价格0.5规格是100多元钱,好几元一颗,药价下跌超过90%。
恩替卡韦作为乙肝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药厂销量是巨大的,对病人影响也是巨大的,目前医保报销以后恩替卡韦一个月自费部分大约是130元上下,招投标以后即使不考虑医保报销,两毛钱一颗,即使加上各种费用,价格也会低很多的。
另外对于未中标4+7企业股价影响也是深远的,18年12月6日,“7+4”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出炉,乐普医疗参与竞标的两个产品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均未入选,股价马上出现一字跌停, 9月24日,集采扩围竞标结果出炉,上次集采以低价中标“瑞舒伐他汀”的京新药业落选,京新药业午后直接跌停。
招投标具有难以预期的不确定,资金从避险角度出发,会对医药股中某些个股进行回避,等待消息面明朗,反映到盘面就是成交相对低迷。
药厂销售费用庞大
销售费用存在是一个企业运行的正常现象,但销售费用动辄好几亿元,而研发费用只有销售费用零头就不太正常了。
2018年上半年共计发生1109亿元销售费用,较2017年同期的760亿元增46%,2018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894亿元,同比增22%;共计实现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24%。
销售费用增速是营收增速的1倍多,占营收的16%,占利润的166%,销售费用竟然比利润还多得多。
这么多销售费用如果认真追究,恐怕某些企业是很难过关的,难以逃避法律风险的,针对社会对销售费用过高问题,财政部官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其中销售费用的真实性要求“穿透式监管,第一批企业是77家。
药厂生产监管更加严格
药品质量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药品生产管理,建立了GMP制度,对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心存侥幸,出现了某家企业的疫苗违规违法案件,引发众怒。生物疫苗和制药企业股价出现过一波明显下跌,市场资金谨慎心态可见一斑,此后股价虽然上涨,但有一些担忧还是正常的,
监管对药品的生产飞检更加严格,药厂的成本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另外环保检查也日趋严厉,药厂的生产成本可能也会增加。
对于仿制药企业而言,目前面临经营压力会大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尤其是拥有独家产品的企业定价权更有优势,对于仿制药企业投资需要适当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