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增,为何还是大跌?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业绩大增,但是股价却大跌?这样的情况在股市里其实是一个屡见不鲜的场景了,原因其实有以下几点:

第一,利好兑现,即是利空;

第二,周期力量大于业绩利好的效果;

第三,前期涨幅过大,业绩大增无疑是诱多接盘的原因;

如果你能够看懂上面这三种情况,基本就可以应对大部分“业绩大增,但是股价却大跌”的问题了。

1

业绩大增,但是股价大跌的第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利好兑现,就是利空”的原因。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我们都知道在股市里每年都会有季报,中报,以及年报这样的周期出现。而对于每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在这些报表出现之前都会有一个所谓的“预告片”,就是告诉你预计此次的季报、中报或者年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就好比某某上市集团2019年上半年预计盈利1000-5000万,预期同比增长10%~50%不等。

这个时候市场和投资者就会对于当下的利好消息进行炒作,推高股价的上涨,因为在业绩报表预告到正式发布的时间里,往往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缓冲期,所以许多人更希望借助利好和这个所谓的缓冲期进行炒作。

而当业绩报表即将颁布的时候,利好兑现,也就是许多人借助利好出货的时间了!当然,也不排除预告10%~50%的增幅,但是最终取得的是10%的下限而不是50%的上限,因此造成一定的失落感。

对策:遇到预告非常高,但是预告期内有明显涨幅过大的个股,甚至出现估值更高的现象,要懂得逢高减仓。

2

在股市里周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股走势力量的。除非有一些个别龙头股,白马股有机构抱团,少数资金掌握大部分筹码的情况,否则绝大部分的个股都是会在一个熊市周期里下跌,同样的,大部分的个股也会在牛市后期里上涨,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那么在熊市下跌趋势的力量下,消息面的利好自然会显得相对薄弱。

我们可以发现,熊市下跌周期里,利好会被缩小,利空则是会被放大,这个和市场的赚钱效应降低,和股民的信心不足,情绪恐慌有着较大的原因。

就好比上图中的这只个股,在2018年里季报、中报、年报的业绩都是大幅增长的,但是伴随的都是只一波小小的反弹而继续下跌、甚至大跌。

所以,对于业绩大增来说,大家都会明白刺激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反弹,而这个反弹过后必然都是一个继续下跌的结果。这样的话,大家都会借助小的反弹而止损,卖出,自然就会造成踩踏式下跌的局面,因为谁走的慢了,谁就得“站岗”。

对策:如果遇到的是熊市下跌周期的中前期,千万不要参与反弹,也不要抄底加仓,最好的策略就是管住手,控制较低的仓位,不要被所谓的业绩大增利好蒙蔽。因为熊市里利好会被缩小,利空会被放大,无论是绩优股,还是消息利好个股,熊市下跌周期照样下跌。

3

记住上市公司和主力是有合作关系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主力来说往往会比散户更先一步知道业绩是否增减。这就诞生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当业绩出现大增的时候,往往是主力开始陆续出货的时间,甚至还是在一个业绩预告大增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提前这么做了。

就好比下面这只个股,在以往的业绩都是非常不稳定,甚至亏损的,但是在2019年的1-6月里个股却涨出了5倍左右的上涨幅度。而利润也在第二季度出现了明显的反转。

所以很明显,主力是提前知道这样的业绩利好,才会在2019年借助热点和势头开始炒作,拉升。直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报表和半年报出现,导致一个扭亏为盈的结果,借助利好出货。

可以看到在2019年4-6月里个股的出现的是名下滞涨下跌的局面,而在半年报出台好,基本就是套人,清仓暴跌的结局了。

对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懂得从前往后的思路去分析,去观察!这样的业绩大增往往不具备持续性,还可以短期修复一个PE市盈率指数,当许多散户上当,一定要结合股价走势具体分析。

综上,其实股市里的套路就这么点,但是却很容易让散户上当,因为主力看准的就是散户人性的弱点:

1)贪婪,只看眼前利益,贪图蝇头小利;

2)投机,大部分的散户都是投机形态,追涨杀跌;

3)没有大局观,大部分的散户只看短线走势,不懂得从大到小的分析策略;

所以,当你明白了这些套路之后,更应该加以学习,加以锻炼,从自身的格局培养出发,抵制投机的情绪和行为,才能够真正了解和应对“业绩大增,但是股价却大跌”带来的伤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