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价值投资,还是技术分析交易投机,投资者盈利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低买高卖,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投资者反而是高买低卖,究其原因,小编认为这主要源于投资者对股票高低、或者说便宜与昂贵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标准,以及不知道股票为什么大跌。从而导致投资者心里恐惧、没有底气,进而造成该买不买,该卖不卖,显然投资成绩也就不那么靓丽。
便宜的标准
在现代汉语中,便宜一词的解释为:东西或者物品的价格低廉。
但是在股票投资中,便宜一词不仅仅指股票价格绝对价值低廉,而是指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影响着投资者对便宜的理解和认知。
股票便宜与否还得与一定的参照物相比较才能体现,而不投资者直观的感受。
换言之,便宜一词在股票投资中其概念是相当模糊的。
1、便宜与否随风险偏好动态变化
在市场情绪高亢,指数不断新高的牛市行情中,投资者风险容忍度提高,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便宜的标准会不断的提升,这里可以理解成通货膨胀。
投资者总是会给自己找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证据,来证实自己所买的股票后市还有空间,当前买入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巧合的是,市场从来都不吝啬这些理由证据。
比如:2015年牛市中,投资者就会觉得每股七八十元的暴风集团便宜,但是今天暴风集团的股价仅有2.49元。
2、便宜是相对的
一只股票是否便宜,还得要有所对比才能体现,要有一定的参照物。
通常,我喜欢将股价是否便宜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比较,与股票的历史价格走势相比较,与股票所在的行业增速和行业估值之均值比较,从而确定股票是否便宜。
与内在价值比较,确保股票不会被退市,确保股票下跌空间有限。
与历史价格走势比较,可以认知到市场对股票的投票是溢价还是折价,这是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
比如:36只上市银行股票中,其中位数估值为PE5.83倍,那么低于该估值的我认为便宜,反之则不便宜,尽管价格低廉,我依然不会买入。例如邮储银行绝对价格才5.23元。
结论:关于便宜,投资者要知晓其衡量标准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的风险偏好,两者综合之下才能对便宜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否者便宜一词就是虚无缥缈的空话。
大跌后的有些股票很便宜,为什么反而都不敢买?
在小编看来,买入股票的唯一标准就是:股票价格远远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只要符合这一条件就应该买入,而不是大跌后感觉价格便宜买入。
1、大跌之后的确没有人买入
兹威格在《YourMoney&YourBrain》书中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
1987年10月19日,股市大跌23%,超过了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大崩盘的历史上单日最大跌幅,投资者内心充满极度恐惧感卖出股票。
1988年,投资者卖出的股票基金份额超过买入的基金份额150亿美元,直到1991年,投资者股票基金的净买入额才回复到大崩盘之前的水平。
再看看国内基金经理。据财汇资讯统计数据,2007年基金仓位一直维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最高达到6124点,基金仓位三季度和四季度都达到80%以上,创出历史高位。2008年股市开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跌至1664点,基金仓位也逐步下降,四个季度分别是75.33%、71.78%、68.50%和68.81%,跌近历史最低水平。
2、但大跌后的有些股票很便宜,为什么反而都不敢买?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因恐惧不敢买入
从人性的角度上看,人们总是倾向于惯性思维,而且这种思维会随着市场的下跌不断加深,螺旋式加固。
股票下跌,投资者恐惧,股票进一步下跌,恐惧加深,如此循环,但是股票真正跌到了底部区域,真正跌出了价值时,也是投资者恐惧最盛之时,这时何谈买入?
而且更糟糕的是,恐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科学家研究显示:大脑杏仁体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激起我们愤怒、焦躁、惊恐等情绪反应。杏仁体反应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还快25倍。看到恐惧的现象,杏仁体会马上反应。
这种恐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消除。
(2)不知道为什么下跌,从而茫然不知所措不敢买入
如果投资者知晓股票大跌的原因,找到原因并理性分析逻辑上是否成立,对股票究竟是否有实质性影响后,投资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恐惧买入。
问题的关键是,太多的投资者买入股票都是凭直觉,听消息,从来就不会、也不能理性分析股票。
比如,财务作假的康美药业,即使经过大跌之后,也不应该买入,尽管股价便宜。反之,2016年1月初的熔断,两市千股跌停,大盘仅仅交易12分钟就休市,这是系统性风险的下跌,非理性的下跌,那这个下跌之后股票便宜就应该买入。
(3)相信趋势的力量
这一点在使用技术分析、交易投机的参与者中非常的流行。
交易投机者相信市场趋势会延续下去,在市场右边部分没有走出来之前,绝不交易,即使股票跌出了价值,即使股票相当便宜。
这种交易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但是如果没有对趋势有大概率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话,往往买在反弹的高点。
(4)媒体、大咖和分析是的推波助澜
在每一次大跌之中以及之后,股神们总会不厌其烦的看衰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所以巴菲特强调远离市场噪音。
更甚者半罐水,使用什么技术分析、精确预测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些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具有火上浇油的功效。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又不具备分析消息、各种言论真伪的能力。
比如:前段时间市场跌破2700之后,很多大V给出预判,直言大盘会跌到2500之下。
大跌之后的正确做法
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在股票大跌之后,投资者不应该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从而丧失本应该的理性分析,进而采取合理的策略,买入心仪的个股。
小编认为,股票大跌之后,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1、客观冷静的分析股票大跌的原因
如果股票大跌是源于股票基本面出现了恶化,未来好转的概率较低,则应该回避。比如:扇贝经常跑来跑去、无缘无故死掉的獐子岛。
如果股票的下跌完全是情绪性,系统性的被动下跌,其基本面没有出现任何改变时,股票大跌之后就是绝佳的买点。
例如5178下跌到2638之后,很多白买股,如格力电器,五粮液等等,如果在大跌后买入,那最近四年投资者的业绩会相当优秀。
2、严格的买入计划
股票投资是一种概率游戏,没有人能保证不出错,那么投资者在理性分析个股之后,还要留一手,以防万一的极端情况出现。
这是正确的做法是拟定一个计划,分批买入,始终留有一部分现金,切忌一把梭全仓一次性买入。
比如:小编前段时间的计划就是,2800买入2成仓位,2700买入两成仓位,跌破2638甚至跌破2600,那就将仓位提升到7成,如果跌倒2500上下就满仓股票。
3、停止交易,离开市场
当股票大跌之后,不要急于挽回损失,从而胡乱折腾。这时投资者应该远离市场,停止交易,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绝不可为了尽快挽回损失,强行买入和交易。
大部分投资者之所以被市场淘汰,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投资者太急,抄底买在半山腰,买入之后股票再次下跌,不堪忍受被套折磨而止损卖出,但是事实总是卖了之后,股票底部就出现,可这时绝大多数投资者已没有勇气买入了,因为恐惧了。
4、反问自己,这时我会卖吗?
一个小经验,当股票大跌之后,投资者不敢买入。这时我会反问自己,假设我持有某一只股票,我会选择卖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不会卖出,那这时大概率买入就没有错,反之股票可能还会下跌。
总之,在股票大跌之后,投资者第一步是要冷静下来,暂时离开市场,然后客观理性的分析原因,最后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重要的事再提醒一次:买股票不是买价格,而是买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