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股转公司数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3月21日,新三板共有10909家挂牌企业,总股本6097.74亿股,总市值达42849.64亿元。但众所周知,目前新三板存在融资难、估值低、流动性差、投资者缺乏等问题,在这些背景下,2017年投资机构都把目光盯向转板IPO概念。新三板转板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小编整理了两个市场的发展,希望可以寻找一些线索和思考方向。
首先,从香港创业板说起,早期香港创业板的推出是为那些无法达到香港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香港创业板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着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不少创业板企业选择去主板上市。
港交所逐渐发现了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8年5月,港交所将创业板市场重新定义为香港二板市场及跃升主板的“跳板”,港交所转板政策的落地,触发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转板潮。优秀企业纷纷逃至主板,而其他未达到主板要求的公司在创业板内大量沉淀,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下降。
香港创业板的例子摆在眼前,小编认为,转板不会轻易试行,即使试行,亦需要相当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支持,不然只会步香港创业板的后尘。而且转板所需的各项财务、流动性、合规经营等要求,一定相当严苛。
再从我们对标市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发展说起,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一个成功的制度安排设计:
首先,纳斯达克市场完全独立,与纽交所形成竞争关系。
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在设立初期,就定位于独立市场,并未将其视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从而增强了它们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什么可以成功?——因为几百家科技公司在发展壮大以后,继续留在纳斯达克市场、而不是转板到相应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成功的核心在于其灵活、宽松的上市条件,另外配套内部的分层、交易等制度创新,帮助其一举超过纽交所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而这些科技公司发展壮大以后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无异于主板的交易方式,和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