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A股公司的价格里面含有壳的价格,市场到底接受什么样的壳价格至少可以有两个论证方式:
其一,搜集一个阶段的借壳案例,近似计算出每次交易中所包含的壳的价格,取平均数,可以大致说明壳的价格。这个方式的缺陷在于借壳交易的方式方案太多,案例之间差异太大,容易出偏;
其二,某个A股公司,其主要资产或者利润构成可以在A股市场外取得市场化估值,则这个价值与A股总市值之间的差异就可以被认为是市场给出的壳的价格。
非常幸运,我们有了新三板,三板的连续交易价格或者新近的融资价格可以认为是市场化估值,并且大家都认为短期内没有IPO希望的三板公司的价格是不受A股任何壳价格影响的(三板拟IPO公司的估值事实上受A股壳价格影响是很大的)。
更为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A股公司旗下子公司三板挂牌的案例,并且该公司主要的利润构成来源于三板挂牌的子公司,使我们可以近似推测A股公司壳的价格。
为了避免误会,我们隐去这个A股公司的名称,简称B公司,我们来看下资料:
B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多亏不是创业板,因为创业板不准借壳),公司业务规规矩矩,按120天均价计算,公司目前市值在38亿,市值跟同行比也在合理区间,过往两年一期净利润水平如下:
年份201520162017H合计(万)
净利润2411497749951238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