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结束了辅导期,回归大众视野。
唱吧IPO的辅导机构中金公司发布关于唱吧上市辅导工作的总结报告,报告中称经过辅导,唱吧已经达到既定的辅导目标,就是说唱吧的上市辅导期终于结束了。
2012年5月,唱吧推出了线上K歌社交软件唱吧app,首日注册用户数量突破十万,上线短短十天用户数量突破百万,如此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新颖的模式,一时间唱吧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热点,成为大众娱乐消遣的必备app。
2013年10月,唱吧用户数量突破一亿。对于一款专注于音乐K歌模式的线上软件,唱吧的快速发展出人意料。
2014年,线上模式玩得风生水起的唱吧,开始布局自己线下的发展。唱吧将线下业务瞄准了KTV行业。2014年6月,唱吧正式宣布投资加盟麦颂KTV。唱吧凭借线上破亿的用户数量布局线下KTV的动作引起大众的关注,但是,随着互联网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尤其是手机游戏和线上娱乐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大众线下娱乐的消费时间大大减少。
腾讯公司也推出了线上K歌软件 全民K歌 ,原本唱吧一家占领线上K歌市场大部分份额的局面被打破。唱吧将业务触角伸进了手游行业,可惜 雷声大,雨点小 ,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2015年,一股直播热潮,直播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唱吧也推出了基于 唱吧app 衍生出来的、独立的 唱吧直播间 app,随后又推出了一款新产品 火星直播 。这个时候的唱吧仍将重心放在了 唱吧app 上,直播只是衍生产品。
2016年一边继续扩展线下KTV的业务,一边将目光转向了麦克风等硬件业务中。据相关报道,2016年唱吧麦颂KTV线下实体店扩张了三四十家,硬件开发业务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唱吧设计完成的C1麦克风还获得了当年设计界的最高奖项——红点至尊奖。线下KTV行业的没落已成既定事实,麦克风的用户人群着实有限。
据数据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为65.2%,全民K歌用户渗透数据为46.3%,两者相差幅度较大;第三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为53.6%,全民K歌用户渗透数据为43%,两者之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一半;而到了第四季度,唱吧用户渗透率为47.0%,全民K歌用户渗透率高达54.5%,实现了反超。
在如此焦灼的竞争环境中,唱吧领先的优势已经不在。
2017年,唱吧将业务瞄向了线下移动迷你KTV,2017年2月,咪哒minik获得唱吧数千万元战略投资,但面前有友唱M—bar如此强劲的对手来竞争市场,这条路到底好不好走还是个未知数。
进入2018年,唱吧线上的K歌业务和直播间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线下的唱吧麦颂KTV还在缓慢地扩张新店。
截止到2016年的数据,2013年10月唱吧用户数量突破1亿;2014年11月用户数量突破2亿;2015年9月用户数量突破3亿。对于唱吧来说,在度过最佳吸引用户量的时期后,外加还有其他同类app的竞争之下,每年用户数量能保持以亿增长实属不易。
从2012年成立,唱吧迅速发展成为各方资本追逐的对象,在早就已经获得蓝驰创投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1500万美元B轮融资,祥峰投资Vertex和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C轮融资的情况下,唱吧选择了美股上市。由于美股市场缺乏类似对标标的,导致唱吧估值过低,在这种情况下,唱吧放弃了这次美股上市。
2016年11月,唱吧开始了IPO辅导期第一期,直到2018年4月报送了第八期辅导工作报告后,至此才结束了唱吧漫长的辅导期。
互联网的世界瞬息万变,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大众的目光被新颖的主播互动形式吸引,线上k歌的娱乐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虽然唱吧也推出自己的直播产品,但在一众主打直播的app中,唱吧的重心并没有放在直播上面,而且直播业务也是烧钱补贴巨额亏损的产品,映客等直播平台都亏损得一塌糊涂,更何况唱吧呢!
虽然这唱吧着重发展线下业务,在实体KTV经历一轮的倒闭潮之后,很难说明它到底会不会盈利;说到移动迷你KTV,在各大商场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事实上真正去娱乐消费的人寥寥无几。
走过辉煌高峰期的唱吧,似乎还在摸索着找寻出路。经历两年的辅导期,似乎也向外界传达出公司内部问题颇多的声音。
唱吧IPO之路将充满艰辛,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发现问题,之后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