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上周迎来了五只新股上市,但表现却截然不同,比如作为烟草第一股的中烟香港,股价持续走高,而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母公司中国东方教育却惨遭破发。那么,今年以来,港股新股呈现怎样的特点?中烟香港凭什么逆势上涨?破发个股有何特点?
上市首日两股大涨三股破发
据统计,在上周,港股市场共迎来了五只新股上市,分别为中烟香港、中国东方教育、太兴集团、嘉涛(香港)控股、翰森制药等。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在上述五只个股中,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的仅有两只,分别为中烟香港和翰森制药,上市首日股价分别上涨9.63%、36.75%。而剩余三只个股均遭遇破发的局面。其中,中国东方教育上市首日下跌11.82%,而太兴集团首日下跌12%,嘉涛(香港)控股下跌6.67%。
对比今年新股表现不及往年
实际上,从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新股的表现较好。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14日,今年港股市场共有63只新股上市。不过,从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除了9只个股未涨未跌外,在上市首日股价上涨的共有30只个股,占比47.62%。其中,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的个股共有14只,超过50%的个股仅有2只。
而今年以来,上市首日破发的个股则有24只,占比38.10%,其中跌幅超过10%的有13只个股。
然而,这样的情况,如果与过去两年相比,并不理想。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港股市场共有168只个股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大涨的个股共有113只。其中,涨幅超过10%的个股有68只,超过50%的个股有29只,涨幅最大的新股奥传思维控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超过29倍。而在这一年,惨遭破发的新股则有37只,占比仅为22.02%,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运兴泰集团,上市首日股价下跌28%。
而在2018年,则有209只个股上市,上市首日股价获得上涨的有119只个股,涨幅超过10%的则有61只,其中超过50%的有22只,涨幅最大的是毛记葵涌,上市首日大涨431.67%。而在2018年,破发个股则有67只,占比32.05%。跌幅最大的是创生控股,上市首日下跌45.56%。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上市的个股,后期表现也不甚理想。
根据记者统计,在上述63只个股,截至最新收盘日,股价相对发行价有所上涨的个股仅有27只,占比42.86%。其中,涨幅超过50%的只有4只个股,分别为冠轈控股、优品360、微盟集团和管道工程,涨幅分别为295.35%、191%、63.93%和52.73%。
而下跌的个股则有34只,占比53.97%。其中,跌幅遭遇腰斩的个股有10只,跌幅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彼岸控股、K2 F&B和赏之味,跌幅分别为68%、67.6%和66%。
分析港股新股为何频繁破发?
那么,港股新股破发,为何越来越频繁出现?
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与港股市场投资者比较理性有关。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较为理性,较少出现A股市场追涨杀跌的情况;同时,也与港股市场监管更加严格有关。新股炒作在A股市场较为明显,而在港股的市场中,证券监管的威慑力相当高,这也熄灭了许多投资者炒作的想法;另外,港股市场的短线客较少,大多数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股票总的运行趋势相当的平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认为,港股市场出现破发潮,除了与资本市场整体表现有关外,还与某些新股股价过高有关。
实际上,在2018年,香港交易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对新股,特别是新经济股严重破发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少投资者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破发的都是坏公司,好公司股票是不会破发的。其实,新股是否破发与上市公司的质地优劣并无必然关系,破发的不一定是坏公司,好公司不一定不破发,破发的参照系只是IPO时的发行价,只是投资者不断根据市场冷暖、估值高低调整预期的一种自然反应。
他还认为, 新股破发是市场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市场也不能避免。如果人为控制或干预发行节奏或价格,恐怕最多也只可能延缓破发的情况,而且可能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对市场的长远发展可能并无裨益。因此,我们选择尊重市场的力量。但是,我们也希望投资者与发行人要理性看待股价波动,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新股发行时采取更长线、更负责、更理性的定价策略,寻求与投资者的长期战略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