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然而,今年股市走势却与经济表现背道而驰,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
刚刚过去的七月,A股走出今年度最大涨幅,沪指上涨超过13%,股市一片欣欣向荣;与此同时,经济复苏的脚步却步履维艰,不少行业都爆发危机,就连麦当劳都出现“关门潮”。
经济不好,股市却乘风破浪,这究竟是为什么?
01股市与经济基本面,是遛狗人与狗的关系
股市与经济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绝对不能说经济好了,股市表现一定好,反之亦然,经济糟糕,股市必然走熊,这样的论断也不正确。
股市与经济基本面,就像是一个人在遛狗,经济基本面就是遛狗人,股市就是那只狗。整体来看,狗的活动是跟从于人的,但是具体到细节,狗有时跑在人的前面,有时跑在人的后面。如果狗跑得离人太远,人就会把狗拉回来,例如2015年的股市疯牛,股市跑得太远了,就有了股灾1.0、2.0。
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经常存在错位。举个例子,2008年陷入经济危机,经济深度衰退,为了应对危机,出台了多轮政策,但是一直到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就业率等主要的数据依然处于低迷中。
但是,美股先于经济出现回暖,2009年到2012年间,美股持续走牛。巴菲特老爷子在此期间一再告诫投资者,“不要等经济改善之后再买股票,那时你已经错过股市的大涨了”
某种程度上看,股票走势与经济表现不同步,是常态,二者本来就不是出双入对的“情侣”,而是步调不一定一致的“遛狗人与狗”。
02股市走势基于“大众预期”,预期向好,股市走牛
股市中长期仍然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短期来看,受到情绪影响的程度很深。当下的股市表现,与其说反应了经济运行的实体情况,不如说体现的是大众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和愿望。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大众情绪普遍陷入悲观,认为国内经济必然遭受灭顶之灾。然而经过半年时间的发酵,大众发现,国内经济显现出强大的韧性,不仅没有崩溃,反而领先于世界开始复苏,整体复工复产速度惊人。
实际情况优于预期,股市就会上涨,此时,该卖出的筹码已经卖出,一点抄底的资金,股指就会上涨。相反,对于未来预期太高,该买入的人仓位都已经很高,一旦出现波折,就无人接盘。
具体到个股也是这样,大众对于公司的估值,很多时候来自于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和发展潜力,而非当下的销售业绩。市场上,大量的互联网公司(例如京东、亚马逊)常年亏损,股价却连年走高,就是这个道理。
03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股市上涨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普遍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补充市场流动性,以期带动经济复苏。简单来说,就是各国开动印钞机,大量印钱,给市场注水,美联储甚至开启无限量化宽松政策。
一时间,市场中充满了央行泼出来的“水”,政府部门自然希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但是事实上,理性的企业经营者不会盲目扩大再生产。
疫情冲击之下,海外需求萎缩、劳动用工和企业盈利无法保障,对经营者而言,盈利预期不好,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就不足。
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多,这些钱有保值增值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生息”资产。以往,房地产是人们主要的投资选择,多出来的钱,涌向房市,导致房价暴涨。
然而,今年政府房产调控政策异常严格,“房住不炒”得到严格的落实,如此背景之下,股市、黄金就成为大众的投资首选。
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钱,大量涌向股市和黄金市场,直接催生了两个市场的繁荣。数据显示,3-5月,A股月均新增投资者超过100万户,截止5月,累积投资者账户1.66亿,而A股与金价走势,也能够说明问题。
总的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变得廉价,大众迫切需要高收益的优质资产,股市成为最好的选择。大量资金涌向股市,为股市上涨装上了“发动机”。
04某种程度上看,A股是政策市,政策导向影响A股走势
毋庸置疑,股市上涨时管理层乐见的。经济低迷,有关部门需要股市走强,提振大众对于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心,危机时刻,信心是黄金!
目前,股市改革政策一项接着一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如火如荼,有关部门的政策本意就是让更多朝阳企业上市,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输血,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A股需要增量资金,资金如何而来?一定要让股市成为赚钱的场所,大众的资金才会涌入股市,有钱赚才会有人来,企业才能获得融资。
综上,A股在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火爆了起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股市走牛并不意味着赚钱容易,在牛市亏钱的小散比比皆是。相比于2015年,今年A股的外围风险不小,大选、新冠疫情等等,大众在投资股票时,务必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