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19:51:53 来源:网络投稿
查理芒格曾说过:“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
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常常遇到手中的个股突然死亡,突然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如果投资者事先知道哪些情况下股票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提前避开,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投资者被市场和个股伤害的概率,从而在不确定的股市获得确定的收益。今天咱们就聊聊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引发股票断崖式下跌?
系统性风险
所谓系统性风险:是指股市因多种外部或内部的不利因素经过长时间积累没有被发现或重视,在某段时间共振导致无法控制使股市参与者恐慌性出逃(抛售),造成整个市场恐慌性、非理性下跌。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散投资、策略组合等金融手段来加以消除。
1、流动性风险
指一段时间之内,市场供需失衡,供求远远大于需求,股票价格呈现一字板连续跌停。不管是绩优股,还是大盘蓝筹,还是核心资产股票,统统先“跌”为敬,整个市场恐慌情绪浓厚。例如2015年去杠杆背景下引发的股灾,如图所示,该股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下,股价从6月5日的58元上下,到7月8日仅仅一个月暴跌近70%。
2、不可抗自然灾害带来的暴跌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和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风险。对于自然灾害是无法预测,发生之后就会对上市公司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位于震区的宏达矿业,大部分厂矿被毁,生产停滞,人员死亡等等。另一种不可抗力来自于个别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中。比如在整个煤炭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2005年到2010期间,每年都会有大量煤炭企业瓦斯爆炸、矿难报道,这也会引发股价短期下跌。再比如2015年天津港化学仓库爆炸,相关公司连续跌停。对于这样的正常经营中的意外事件,需要投资长期跟踪,防微杜渐,实地调研,从细微处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规避。
上市公司管理层不务正业,拖累主营导致业绩暴跌
过去十年,A股很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务正业,IPO上市得到巨额融资,但不专注主业,反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后导致本金无法收回。亦或上市公司现金流充沛的前提下,违规买卖自家股票或者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比如雅戈尔,主营本身是夕阳产业之纺织服装类,但是公司涉足房地产,各种股权、PE投资,业绩和沪深股市走势高度相关。又比如血液制品两强之一的上海莱士,管理层参与富春环保,万丰奥威等的交易,导致业绩巨亏20多亿。
财务造假
这一个可以说是最让投资者防不胜防的股价暴跌原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从理论上是能发现蛛丝马迹的,但上市公司如果铁心造假的情况下,专业投资同样无法幸免被上市公司坑害。通常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都是虚增收入,在虚增收入的情况下,同步提升资产总量和相应的应收和货币资金,那投资者真的无能为力。作为投资者,你是不可能、也没有权利去银行查询上市公司的基本账户,上市公司也有权利拒绝投资者的要求。例如今年最大的两个雷,一个康美药业、一个康得新。对于此种情况,投资者最好用常识去理解,不要从专业角度去解释。因为上市公司在造假时就想到了很多专业投资可能会质疑,这一点上上市公司会做得天衣无缝。
另一种造假就是虚构合同和海外收入,这方面我谁也不服,就服曾经的大白马信威集团,现在的*ST信威。机构投资者都不可能去国内实证,函证的话又涉及太多的环节和部门,费时费力的情况不见得能得到有效的信息。
行业潜规则被媒体曝光
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并且当晚还上了新闻联播。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两个孩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牛奶都有毒了,这还得了。三聚氰胺事件让我国奶制品行业全面遭受信任危机,并促成了《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当然伊利股份也在当时跌的惨不忍睹。同样的事件还有2012年11月中旬发酵的白酒塑化剂风波,引发整个白酒板块的集体下挫,A股股王贵州茅台从160元高位持续下跌,一直下跌到60元才企稳。
总结:股票连续遭暴击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集中在系统性风险、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风险,业绩大变脸带来的超预期下跌以及行业被爆出猛料,甚至境外资金利用港股、A股联动的恶意做空等。股市唯一的确定就不确定,投资者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谨小慎微参与市场。同时这些连续下跌的股票如果基本面没有问题,拉长时间周期风险不大,但是垃圾类个股可要当心,那投资者还是要尽量以投资的心态看待股市,远离问题股,坚持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才是正确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