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易所缘何要推行T+0?

发布时间:2023-08-18 17:51:00 来源:网络投稿

很多投资者把自己的亏损归咎于T+1交易,希望管理层推行T+0交易让自己脱离苦海,可是上海交易所推行T+0交易并不是为投资者盈利增加一个利器,而是从流动性角度出发。

上海交易所缘何要推行T+0

上海交易所将在科创板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缘何要选择科创板而不是主板大盘蓝筹股,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就目前看,科创板缺少的根本不是流动性短缺带来的换手率很低,科创板换手率还是很高的,上周五最低的中国通号也有1.02%与四大行相比,换手率是非常之高的,之所以选择科创板在于深交所主板也没有实施T+0交易机制,主板贸然实施T+0交易机制恐怕未必合适。

科创板作为注册制试验区,交易制度可以与等成熟国家看齐,是T+0首选之地。另外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板块,实施了较高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那就是两年投资经验和50万资金门槛,这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排除在外无法涉足科创板,随着扩容增加,未来流动性存在一些忧虑,亟待扩大资金来源提升流动性。

更难堪的是创业板也在进行注册制改革,交易制度于科创板等同,新股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此后实施20%涨跌幅限制,但是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方面大大降低,一个是老的投资者尊重交易习惯,不受适当性限制,第二个是资金门槛下调到10万,这就会让绝大部分投资者可以参与创业板交易。未来创业板就会有更多的资金参与交易,股性活跃度就会比科创板高,资金总是逐利的,创业板活跃度高,科创板的资金就会流向创业板,导致科创板失血。

科创板失血活跃度降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股价调整,估值降低,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存在严格界限下,IPO资源就会向创业板集中,科创板面临IPO流失的尴尬,这是上交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因此提高科创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十分关键,降低投资者适当性资金门槛,与创业板看齐是一个方面,但是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刚刚建立起来,就急着修改,就显得当初制度设计的匆忙,未必合适,T+0交易机制就成为上交所首选创新方式,一个是投资者普遍诉求,另一个是各界代表倡议,推行科创板T+0交易机制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实施T+0交易制度肯定会引起投资者巨大兴趣,吸引更多资金参与,科创板流动性就会保持丰裕,就可以与创业板争夺资金处于不败之地,估值就不会因为流动性丧失而下降太多,这就是价格发现功能正常发现。

科创板T+0交易机制是有限制的

我国股市换手率还是比较高的,是换手率的倍数,因此单纯从流动性看实际上不存在采用T+0问题,因此上交所引进T+0交易机制还是较为谨慎的,与不同,具有中国特色。

科创板上周五有33家公司换手率超过10%,科创板总共才有105家公司,也就是说有30%公司换手率超过10%,可见交投是非常活跃的,市场投机氛围依然浓郁,不存在上交所说的保持流动性问题,而是需要适度遏制过度投机炒作问题。

根据目前信息源看,是采用“单次T+0”,即日内买入后可卖出,或日内卖出后可再行买入,两个方向均限操作1次,与根据投资者资金量大小来决定T+0次数不同。

上交所缘何没有彻底放开T+0在于投机炒作氛围浓郁下,市场操纵还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彻底放开T+0让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的实施交易,散户就可能沦为大资金手中韭菜,分分钟被彻底收割,反而引发投资者撤离,影响流动性。

T+0交易并不陌生也不能带来长期牛市

T+0交易机制不是长期牛市的发动机,只不过是短线行情的打鸡血。

1992年12月24日上交所实行没有涨跌幅限制的T+0交易机制,股市开启了大涨的脚步,1992年12月24日至1993年2月16日,沪指从760点附近一路上涨,不过一个多月时间最高上涨至1558点,涨幅超过100%。可是好景不长,T+0热度过后,股市走出了很长时间的调整走势,到了1994年7月29日股指跌倒了325.89点,可见T+0也不能拯救长期走势。

这是因为股市长期走牛不决定于交易机制,而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市场资金于筹码之间的均衡,而A股最大问题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新增资金总是与新增筹码之间严重脱节。

我认为科创板实施T+0没有问题,但是希望通过T+0带来科创板牛市并不现实,科创板目前估值偏高,即使推行T+0可以刺激短线走高,但中长线角度看,涨的越高后市跌的越惨,调整时间跨度越长,高估值不可维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