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挂靠国企的P2P平台? 牢记这8点
国企 挂靠或 国企 代持股权或 国企 背景买卖在网贷P2P行业司空见惯,这类型的生意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非常盛行,后来相关部门曾经两次发文对这类生意进行整顿、清理。先给各位分享两段十数年前的往事:
1、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企业登记工作中,审查不够严格,将某些个人投资、家庭投资、合伙人投资的私人经营的工商业定为集体企业,将一些国营或集体单位以下属企业名义代私人经营者申请登记的定为集体企业,有的还把挂靠集体企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人经营的企业,定为集体企业。这些企业领取的《营业执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给司法机关审理某些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造成了困难,同时也给当事人造成不应有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这是1987年12月1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处理个体、合伙经营及私营企业领有集体企业《营业执照》问题的通知 内容]节选。这也是笔者能找到的最早的 清理集体企业 的文件。
2、1998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发了《清理甄别 挂靠 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摘选如下: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群体中,一些非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投资举办企业初期或发展过程中,为享受国家有关集体企业的优惠政策,或为取得有关的生产和经营资格,或为保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誉,或为便于获取有关证明材料,或因原主管部门及单位取消、变更等原因,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了数量较多的 挂靠 集体企业。 挂靠 集体企业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集体性质,但不少企业仅与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采取自愿委托、任意划转或互相协商的松散管理方式,未纳入正常的集体经济管理范围。 挂靠 集体企业的长期存在,导致集体企业户数的虚增和资产总量的失真,影响了国家对不同公有制经济性质企业的正确判定,以及影响财会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规范执行。
根据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规定,凡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城镇集体企业,但资本来源主要为个人或国有企业(单位)投资、合资、合作,其现有财产构成不属于集体性质为主,采取上交一定管理费(挂靠费)名义上由有关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临时管理、委托管理或 挂靠 管理等企业,均属此次清理甄别工作的范围。
虽然曾明令禁止,交易却未曾停止,这类挂靠业务早年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领域,谁曾想随着P2P行业起飞再次焕发了活力。
当这些挂靠在某个 国企 名下的平台们相继出现问题后,这些平台就被人称为某某系,比如浙江光大系,臭名昭著,投资人避之不及。国企太多,成 系 的太少。今天就和各位聊聊如何识别这类 挂靠国企 的平台,毕竟历史证明,他们是风险集中地带。
一、涉及角色
通常有三个角色,1、需求方A(即网贷平台);2、供给方B(即国企);3、皮条方C(即中介);谈判阶段通常由中介(主要是行业上下游的第三方服务商)出面洽谈好价格及模式,国企代表通常最后出面签约,能配合参加发布会、平台转让后的股权变更等等,而中介能通常能拿到20%左右的中介费。
二、费用与价格
1、背景不同,价格不同。不同背景是指国企的级别,部级、副部级、地市级、县级价格不一;
2、主体不同,价格不同。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通常为近1年成立的子公司、有限合伙参作为投资主体)作为主体投价格也不一。
3、占股比例不同,价格不同。10%与100%是不一样的价格。
4、有负面和没有负面的主体价格也不同。比如,浙江光大系早已无 商业价值 。
5、不给钱,送股份也可以。这个得看关系是否到位。
价格在几十万到几百万每年不等。(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