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网贷借款人过度借贷的风险阀门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大学生小森(化名)赴河北找工作,却在当地服毒自杀。正当家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小森遗留下的电话却每天接到大量来自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家属认为,小森的死可能与不堪网贷还款压力有关。家属查询发现小森一共在网上53个平台借了分期贷款。

青春年少时,生命逝去让人唏嘘。我们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借款人能通过一台手机申请几十家的贷款,怎样才能防止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呢?

建立借款人适当性管理制度

现阶段,网贷很多风险是因为把钱借给了不恰当的人,让其陷入债务危机,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的发生。

网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网贷中介机构应对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必要审核;机构不能向没有还款能力或还款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也要求“各类机构应当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充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得以任何方式诱致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陷阱。应全面持续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偿付能力、贷款用途等,审慎确定借款人适当性、综合资金成本、贷款金额上限、贷款期限、贷款展期限制、“冷静期”要求、贷款用途限定、还款方式等。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可见,平台建立借款人适当性管理制度,对其进行适当性的管理,避免过度借贷,将有利于保护用户权益,有利于规范平台行为,有利于防范与化解行业的市场风险,促进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平台除了建立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也应该加强自身风控建设,争取从借贷开始就能够以风控手段对借款人加以风险评估和审查,避免其过度借贷,而不是像以前的现金贷几乎不考虑风控仅以高息去覆盖坏账。

信息共享预防多头借贷

2017年11月份互金协会发布的《羊毛党、多头借贷、转贷行为排查报告》显示,从其排查的61家机构的样本结果看,用户的多头借贷比较严重,平均多头借贷率为44.14%,最高达91.51%,最低5.32%。技术平台监测到有不少用户存在向2家或2家以上平台同时借贷的情况。

多头借贷、过度借贷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征信体系不够完善有关。近日,百行征信宣布正式挂牌,将在非传统金融如网络借贷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着力于解决当前个人征信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孤岛,过度多头借贷、诈骗借贷猖獗等乱象。

百行建立的个人征信信息互通共享,将最大限度弥补央行征信中心在个人信用信息领域的欠缺,有效打破个人信用记录领域存在的信息割裂;扩大个人信用数据覆盖范围,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信贷交易氛围,遏制恶意欠贷、多头借贷等现象;越来越多的失信网贷借款人受到惩戒后,有利于提升借款人的信用意识。

以百行为基础的个人借贷征信体系的逐渐建立也将为防范过度借贷设立一道最初的防范闸门。

借款人的风险教育和宣传

部分网贷借款人,受教育程度不高,金融知识贫乏,财务规划混乱,风险识别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欠缺、信用意识缺失,容易遭受误导、欺诈和不公正对待,应该开展相关风险提示和宣传教育活动。

对借款人进行教育宣传,帮助他们了解金融,了解市场,了解自身;倡导合理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借贷,避免超前和过度,提倡成为理性、成熟的借款人;提高借款人识别不公平、欺诈性贷款活动和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借款人的信用意识,让其意识到过度借贷且不及时归还可能受到信用惩戒,影响正常生活。

机构则应在提供服务之前反复提示借贷风险。在风险提示方面,充分提示实际息费和违约后果,在借款协议中注明风险提示。应通过多渠道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提示借贷风险,例如在平台官网、微信公众号、移动APP上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警示教育。

行业协会也应积极发挥作用,利用平台或相应渠道及时向会员和社会公众提示相关风险。

设置借款冷静期

设置冷静期在其它领域早已有之,可有效防止冲动投资。例如,在《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就规定基金合同应当约定给投资者设置不少于二十四小时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投资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以防止投资人士冲动投资而造成损失。

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要求从事现金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审慎确定借款人适当性并设置冷静期。《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审核与整改验收工作指引表》同样将冷静期作为网贷机构合规的必备要求之一。

“冷静期”是为了避免借款人作出不符合其真实借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冲动借款行为,给予借款人反悔的权利,借款人可以在设置的冷静期内取消借款申请进而恢复至未借款状态。因此,可考虑将借款人的冷静期时间节点应该放在贷前审核环节,既避免了后续借贷合同签订后违约责任纠纷,也可以在开端就规避过度冲动借贷行为的发生。

让大家共同努力,从源头拧紧网贷借款人的风险防控阀门,避免过度借贷的发生。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