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业内知名P2P平台也在前段时间倒下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有“上市”“国企”背景的,那么到底能不能在P2P平台投资?
财知识,你的专属财经百科,带你了解P2P投资避坑注意事项。
P2P频繁暴雷,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令人心痛的案例比比皆是。
暴雷平台大多离不开两种违规行为,自融和假标。自融是指平台股东拿用户资金为自己的企业输血,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会伪造一些不存在的标的吸引投资者。
今天,新财知社请来P2P资深从业人员,希望能帮大家避开挑选平台时的坑。
一:上市公司股东光环
想想市场的上众多垃圾股,你还会认为上市公司一定是光环加持吗?
如果平台以上市公司股东作为卖点,投资前最好查查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有无投资其他P2P平台等信息,如果公司账面发出了经营困难的信号,且已经收了多家平台,就要思考是否有自融的动机了。
二:国资系股东背书
一些打着“国资系”招牌的平台也在本次风波中暴雷,这些平台的投资者,很可能是被“伪国企”晃了眼。
绝大多数伪国企都不是公司制,投资者可以查看工商登记信息,如果平台宣称的国有股东名称,不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结尾,就要考虑它是否是集体所有制或挂靠制的“伪国企”了。
某些平台有国资系的孙公司或玄孙公司股东,就敢声称自己是国资系,上网查一查这些公司在不在国资委的管理名录中,就能轻松识破这类平台。
三:一些高危标的
很多投资者觉得平台公开了借款人、借款公司就算披露到位,但那些“无场景”的标的,有较高的假标风险,作为投资者,还是得了解借款目的、还款来源,才好放心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