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放贷竞争加剧,在银行无法迅速调整贷款结构将贷款投向更具议价能力的领域之前,贷款利率会趋于下行。但这个阶段通常很短,因为随着存款成本的上升,银行会在经营压力的推动下抬高贷款利率水平。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贷款利率确实出现了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为有限。
两大因素推动贷款利率下降
2015年2季度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4%,比一季度下降了52个基点,是2009年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导向。
近几年来,决策层一直致力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3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6次下调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降至4.35%。从图5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贷款基础利率(LPR)与基准利率的走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虽然贷款利率已经率先实现市场化,但在降息周期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只能顺势下调贷款利率;
二是:客户的议价能力仍然较强。
从图6可以看出,自2014年4月起,我国金融机构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的贷款占比以上升为主,特别是在2015年6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跃升,比5月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客户相对于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仍然较强。商业银行优惠贷款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体贷款利率的下行。
附录: 2015年最新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表各项存款利率(提供) 利率 活期存款 0.35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利率 三个月 1.10 半年 1.30 一年 1.50 二年 2.10 三年 2.75 各项贷款 利率 六个月 4.35 一年 4.75 一至五年 4.90 公积金贷款 利率 五年以下(含五年) 2.75 五年以上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