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五业绩靓丽增长,大股东却疯狂套现。二三四五又要酝酿什么故事?
11月7日,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公告称,将募资收购全资子公司旗下小额贷公司15%股权,实现100%控股,同时向其增加10亿元资本金至20亿元。
有意思的是,这笔资金原计划投资于“互联网金融平台项目”和“互联网金融超市项目”,后来却因“互联网金融品台”收益太好,半年实现全年度效益,“却存在政策风险”,才转而投向小贷公司。而这个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超市项目,就是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暴利现金贷项目——2345贷款王。
这边厢公司低调赚钱,那边厢实控人还想“低调做人”。就在二三四五现金贷逐渐成行,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实控人却不断抛售公司股票,甚至不惜放弃控股权。上周四,二三四五刚发布公告称,信佳科技于2017年11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285.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完成后,二三四五不再有实控人。
信佳科技与包叔平是一致行动人,同为二三四五的控股股东。本次信佳科技减持之后,包叔平不再是二三四五的实控人,而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却早就表示自己不愿意当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二三四五也因此变得群龙无首。
在信佳科技减持之前,二三四五前三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分别为:包叔平和信佳科技合计持股3.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91%;孙毅和浙富控股共持股3.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36%;第三大股东庞升东和上海瑞度共持股2.0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20%。
实际控制人包叔平和第二大股东孙毅的持股比例极其接近,对此,今年2月,二三四五还曾收到深交所关于质疑其易主可能性的问询函。对于二三四五实控人之争的问题,孙毅早就做出长期承诺,未来不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海隆软件(二三四五以前的证券简称)股份,谋求公司实控人地位。
海隆软件全称为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软件的企业,于2007年在深圳上市。2014年,海隆软件通过收购二三四五100%股权的方式注入新资产,并改名为二三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