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网贷平台借款后逾期未还,身边的朋友陆续接到包括银行卡号在内的催收信息。近日,四川乐山男子李轩,遇到这样一桩“怪事”。借贷平台称,与第三方催收机构有合作关系,并不清楚其具体“工作方式”。
业内人士称,通过调取手机通讯录信息,比对通过网络购买的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精准催收,是目前催收行业的惯用手法。律师称,若催收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则平台方与催收方均需担责。北京市二中院昨日提示称,债务人遇到暴力催收行为应及时报警,积极选择法律救济途径。
手机通讯录被借贷平台获取
李轩来自四川乐山,投资经营一家自助餐厅,其告诉新京报记者,2016年年底,由于自己经营的餐厅资金链出现断裂,在找朋友多方借款无果的情况下,李轩开始转而寻求通过网贷平台借款。此后,李轩通过拍拍贷平台,借出7000元,打算“周转一下”。
李轩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在通过拍拍贷客户端进行借贷时,同意授权对方获取手机通讯录等信息。
不过,在将借贷的7000元投入后,李轩的餐厅经营没有太大好转。李轩的借贷,每个月利率3%,从2016年11月起,共需持续还款12个月。不过,由于觉得利率太高,李轩开始逾期还款。到2018年1月,尚有3000多元未还。到今年5月份,这一数字已滚到4800元左右。
朋友接催收电话被威胁进“黑名单”
今年5月,李轩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称因为他的这笔欠款而接到催收电话,对方要求帮助催促李轩还款,否则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这位朋友还称,催款者不仅能够报出他的名字,还能提供其名下的银行卡号尾数、此前贷款信息等。
此后,李轩陆续收到朋友电话称,接到类似催收电话。“我欠的钱,为什么要查我的朋友的信息?”对于催收公司如何获得上述信息,李轩及其朋友都很惊讶。
昨日,新京报记者通过李轩联系到他的多位朋友,均证实接到过类似的催收电话。
催收“通知”现多个好友银行卡信息
此外,李轩还通过手机邮件收到一份催收“通知”,称因他逾期不还拍拍贷借款,第三方公司已通过法院和银行,核实到李轩存在充足资金流动的银行卡信息。
通知下方,附上了“元历”、“倍铭”、“彩霞”、“元”四人名下银行卡尾号,涉及工商银行(5.780,0.01,0.17%)、交通银行(6.100,0.01,0.16%)、农业银行(3.630,0.02,0.55%)等在内的多家银行。而“元历”、“倍铭”、“彩霞”、“元”等名字,是李轩手机通讯录内的备注名。上述通知还称,“一旦稽查成功,我方将申请冻结你方名下银行卡及直系亲属名下银行卡。”
■追访
拍拍贷
不知催收机构如何“讨债”
昨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据此联系拍拍贷平台。一名客服人员称,平台没有渠道了解借贷人朋友的个人信息,“拍拍贷平台不会这样操作,更没有权利把借款人朋友列入失信名单”,不过其表示,平台与其他催款机构有合作关系。“至于他们(催收机构)是否会使用某些方式查询进行催款,我们也不清楚。”该客服人员未透露催收机构信息和联系方式。
一名曾从事网络催收的业内人士称,一些催收公司会与各类借贷机构保持业务合作。平台提供逾期者的资料信息,其中就包括通讯录中的亲朋好友备注名及联系方式。接收到信息后,催收人员购买包含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在内的网络信息,实行定点“催收”。其表示,在网络上,这类个人信息并不难获取,平均一条不过几分钱,“通过各种途径流出来”。
李轩说,“元历”、“倍铭”等人都是自己的朋友。“怎么能随意查询他们的个人信息呢?”对于这种催收做法,李轩觉得“不舒服”,他表示如果催收平台继续骚扰其朋友,自己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
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