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县的农民朱尚生身患残疾、家境贫困,是当地政府的帮扶对象。然而,他在申请扶贫贷款时才发现自己名下竟有40万元的商业贷款没有还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54岁的朱尚生是安徽六安龙潭镇的一名普通农民。由于先天肢体残疾,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过世后一直一个人生活,日子过得很困难。2014年,朱尚生被认定为霍邱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里帮他安排了一个换液化气罐的工作。朱尚生借钱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挣些运费养活自己。
朱尚生的帮扶干部何德军:
在那以前也是贫困,他一直是贫困。以前老母亲在他家里。老母亲过世以后,就他一个人。因为他是重度残疾,他是四度残疾,一点重活不能干。眼看着手里有一点收入,村里还打算帮他协调一片鱼塘,朱尚生决定去申请扶贫贷款,这样既能把三轮车的债还上,还可以给鱼塘准备启动资金。然而他的贷款申请被拒绝了,因为在”朱尚生”名下,还有一笔40万元的商业贷款没有还上。
安徽霍邱县农民朱尚生:
俺们这样的人,贷也贷不来啊。别说40万,2、3万中间还得有担保人,还用东西抵押。本身残疾,没还款能力。搁谁都这样想。自己一个残疾贫困户,哪有本事贷出几十万的贷款?朱尚生赶紧调取了自己的征信记录。记录显示,2014年他从霍邱县石店镇信用社贷款40万元,至今没有还款。而就贷款前几个月,他刚刚被霍邱县认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就是说,按照征信记录,石店镇信用社将40万元商业贷款贷给了当时未达脱贫线的朱尚生。
放贷银行工作人员:
首先证明不是你自己用的,你要有相关材料。我们给你往上报材料。我们往上报了以后,了解过去的当事人,谁办的,这是一个程序问题。
“贷款”材料漏洞百出 取款人不是本人
发放贷款的石店镇信用社,如今已经改为霍邱农村商业银行石店支行。朱尚生跑了两年,才终于看到了当初那份贷款合同。这套材料漏洞百出,单身的朱尚生不但被填上了配偶,还和担保人的妻子同名,贷款评定他“收入稳定、资产净额约100万、经营能力强”,是优质客户,当时的业务员和正副主任都在材料上签了字。没有上门核查,贫困农户朱尚生就被信用社认定了有家财百万。更奇怪的是,取款人也不是朱尚生本人,而是一个叫戴广福的人。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这笔贷款不是朱尚生贷的,是戴广福贷的,我们也确定是戴广福来承担,由他负责来还。
记者:咱们什么时候知道贷款的是戴广福?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催取利息的时候。
记者:那是哪年?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2014年底。
记者:朱尚生的贷款记录为什么没有修改呢?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戴广福2015年就出事了,就逮起来了。
信用社五年前发现贷款错误未更正
中国文书网显示,2015年戴广福因通过收集他人身份证、私刻他人公章,以其本人名义或冒用他人名义借款或担保,骗取安徽霍邱县境内17个信用社贷款,实际拿走贷款资金1900多万元未还,已经入狱服刑。而信用社工作人员2014年就已经知道贷款出现错误,也知道朱尚生不是真正的借贷人,但是直到五年后,这个为何还没有更正?
信用社改制糊涂账 无人提起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因为戴广福这个实际借款人逮起来,我们也找不到这个人了。
记者:那和朱尚生的记录能不能修改有什么关系呢?
原石店镇信用社主任许东平:这个,关键是戴广福必须本人到场。他借用朱尚生的名字。
以朱尚生的名字借走40万元的借款人,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商户,朱尚生“资产百万、优质客户”的评定,显然指的是这个借款人。前些年,一些农村信用社管理松散,缺乏监管,利用他人身份证办理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事人入狱服刑,信用社改制,这笔糊涂账就更无人提起。如果不是朱尚生办理扶贫贷款,他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成了身家百万的“老赖”。
安徽省霍邱县农民朱尚生:
这样子,以后生活包括出门什么的都不方便。以后老了,我还买了有养老保险,保险给你拉成了,保险进不来。了,哪能进来呢?经过协商,朱尚生最终还是拿到了5万元扶贫贷款,2016年时,他终于被认定脱贫。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当地政府对他的扶贫帮扶还将持续到2020年底。眼下,朱尚生的年收入有17800元,但那笔糊里糊涂的贷款记录,依然是他的心病。
霍邱县农村商业银行纪检监察室主任刘道宏:
经办人有违规的行为。扶贫认定是正确的。行里对几位经受的相关责任人,已经对他采取了行政的处理。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这个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部门确认这些责任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理。11月20日,朱尚生的不良记录已经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