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但是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又跟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又造成了各省份之间的不同。
①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或者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职工社保和灵活就业社保的区别
缴费基数和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通常为当地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按照各地法规要求,常见为80%。例如,若当地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以80%为比例计算,缴费基数即为4000元。缴费比例同样按照各地法规要求,一般在4%至8%之间。以4%为例,若缴费基数为4000元,则每月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为4000元×4%=160元,具体以当地法规要求为准。
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通常是职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社保:通常只包括养老和医疗两种保险,在生育、工伤和失业等方面可能缺乏相应的保险。
职工社保和灵活就业社保的缴费险种不同。职工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社保:一般是两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个别城市可以交三险,多交一个失业险。
职工社保则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承担较大比例,职工个人承担较小比例。
退休年龄: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但这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并非完全适用。以女性为例,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达到55周岁才能办理退休手续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通常较高;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按照累计缴费年限、历年缴费水平、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考当地社保要求。
生育待遇不同: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不仅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还参加了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了生育保险费,那么这类人员在生育时,可以享受与在职职工相同的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的具体金额是根据新生儿出生时的上年度灵活就业人员月医保缴费基数和法定产假天数来计算的。
职工生育保险:对于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一般较高,通常可达70%左右,甚至更高。而且,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也相对较高,一般按照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退休后的待遇: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计入统筹账户部分为缴费基数的12%;
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主要包括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该养老金根据法规要求计发,并享受正常调整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法规要求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包括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工伤保险: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失业补助金,帮助其渡过失业期。
生育保险:为女性职工提供生育期间的医疗和津贴等。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