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其计算公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最高为300%,最低为60%,指数在0.6~3之间)。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邻居刘某退休城市在岳阳,性别:女,出生年份:1969,总缴年数24年,缴费档次:150%,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
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x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1%≈2220元
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养老保险计发月数: 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136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2220+1360=3580元
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所得出,每月领取3580元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社平工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社平工资的提高,而社平工资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重要参数。社平工资的增长意味着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增加,从而提高了养老金的数额。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不同,计发月数也不同,从而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结果。
缴费工资水平:直接影响养老金数额。缴费工资越高,意味着个人对养老保险的投入越多,因此退休后能够获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这体现了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多缴多得”原则。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是影响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关键因素。根据要求,不同的退休年龄对应着不同的计发月数。一般来说,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就会相应提高。这是因为晚退休意味着个人有更多的时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并累积个人账户余额,从而增加了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