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纳,不建议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要慎重?4大理由,很扎心!接下来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具体详情吧。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当你走进繁忙的街头,随处可见外卖员穿梭在人群中,快递小哥背着大包小包奔跑,网约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接单,这些人正是灵活就业中的一员。
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亿灵活就业人员,然而真正缴纳社保的却不到一半,有的数据显示参保人数仅有5272万,比例甚至不到四分之一。
这种尴尬的现状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不参保?是社保不够吸引人,还是其他原因?面对高额缴费、低额回报,他们又是如何权衡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社会的难题。
1.外卖员老李:高额缴费让我望而却步
老李今年 38 岁,是一名外卖员。三年前他从工厂辞职,干起了送外卖的活儿。“工厂工资固定,但时间太死板,干外卖虽然累点,但自由,跑得多就赚得多。”老李说道,而收入不稳定也带来了问题。
老李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了看他的跑单记录:“这个月还行,跑了 7000 多块钱,但下个月可能只有 4000。”
他抽了一口烟,接着说,“你看,社保一个月最低就要交 1500,这还只是养老保险和医保。像我这种收入不稳定的人,哪敢交啊?万一下个月没单了,这钱怎么凑?”
老李的话并不是个例。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社保费用是个不小的压力。
按照江苏省 2023 年的最低缴费基数4494 元来算,养老保险和医保的费用加起来每月要 1500 元左右,一年就是近2万。对于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的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你说,这钱交了,退休后每个月也就领个一两千。还不如自己存起来,或者买点商业保险,起码钱是自己的。”老李语气中透着无奈和理性。对他来说,缴社保不是不重要,而是太贵了,他负担不起。
2.自由职业者小王:回报太低,说什么都不划算
小王是个自由职业者,平时在家接一些设计的私活儿,收入还算不错,平均每月能有 8000 左右。对于社保,他的态度很坚决:“我从来没想过交。”
提到原因,他的语速快了起来,“你算一下,现在交社保,退休后想‘回本’,起码得8、9年,还得活到70岁以上才能赚回来。万一哪天出个意外,或者活不到那个岁数呢?那不是亏大了?”
按照目前的政策,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周期确实较长,而退休政策又进一步拉长了这个周期。
以男性为例,未来可能要到63岁才能退休,这意味着“回本”可能需要到72岁甚至更晚。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78岁,但真正活到70岁以上的人并不占大多数。
“再说了,就算缴满了 15 年,每个月也就领个 2000 块钱,这点钱在一线城市连房租都不够。”小王摊了摊手,“与其交社保,还不如自己存点钱,或者买点基金,多赚点收益。”
3.农民工老杨:断缴的社保让我进退两难
老杨是一名建筑工人,50 岁了,干了一辈子体力活儿。2010 年,他在老家通过村里统一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缴几百块,退休后能领到一点养老金。
2015 年他听说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交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金额会更高,就咬牙开始缴费。
“刚开始还行,那时候基数低,每个月交 600 多块钱,咬咬牙还能坚持。”老杨回忆道,“但后来基数越来越高,最低都得交 1000 多了。”2019 年,老杨因为家里孩子上大学,经济上捉襟见肘,社保就断缴了。
“现在想续交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老杨皱着眉头,“听说续交还得补之前断缴的部分,这怎么算得清?”对于像老杨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收入的不稳定让社保缴费的连续性成了大问题。一旦断缴,不仅续交麻烦,还可能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
老杨的例子并不罕见。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社保的高缴费和收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很难坚持缴费,而断缴后复杂的手续更让人望而却步。
4.网约车司机阿飞:保障少,权益差距大
阿飞是个网约车司机,干这行已经 5 年了。提到社保,他笑着摆摆手,“我就自己买了医保,养老保险没交,其他的更别提了。”
他解释道,“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连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都没有。我们天天在路上跑,万一出个事儿,医疗费都得自己掏,这叫什么保障?”
阿飞的话道出了灵活就业人员的一大困境。相比在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权益明显要少很多。
他们通常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像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都没份儿。而对于像阿飞这样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来说,缺乏工伤保险无疑让他们更加脆弱。
“其实我也想过交社保,但你说,这钱交了,保障还那么少,谁愿意啊?”阿飞无奈地说道。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不仅关系到 2 亿多人的生活保障,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否的关键环节。要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加入社保体系,政策必须更加“灵活”,只有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保障的温度,才能真正解决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