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30年、70岁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将增加多少?答案来了!下面就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主要分为两大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两套体系在参保对象、缴费方式和缴费档次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它们提供的待遇也自然有所区别。
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高达59035亿元,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人数为13644万。简单计算一下,我们就能得出,2022年,职工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每月平均能领取大约3600元的基本养老金。
相比之下,2022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4044亿元,而实际领取待遇的参保人员数量为16464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际领取待遇人员每月平均只能领取大约200元的基本养老金。这个数字与城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相比,差距达到了17倍。
这些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养老金水平的差异实在是太大。
2023年养老金双涨
在2023年,对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来说,他们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双双上涨。
1、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升
根据人力资源部和财政部的联合通知,《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指出,2023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将实现连续第19次上涨。此次调整的比例以2022年12月份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为基准。
各地的调整方案也根据《通知》的要求陆续公布。以河南为例,其调整方案包括:
定额调整:每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每月增加35元;
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挂钩的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2元,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与个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的部分,在上述基础上,再按2022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的1.1%计算增加额;
倾斜调整:截至2022年12月31日,70至74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增加25元,75至79岁的增加30元,80至84岁的增加40元,85至89岁的增加50元,90岁及以上的增加60元。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养老金增长
2023年初,多地已经公布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基本养老金的上调方案。
例如,上海市从2023年1月1日起,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上调了100元,达到每人每月1400元;
河南省则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从2023年1月1日起上调至123元/月,涨幅为10元。
养老金计算公式与实际案例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确定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的的关键。让我们来一步步介绍这个神秘的公式,并以一位30年工龄、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为例,看看他自2024年1月起每月能增加多少养老金。
1、养老金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养老金的构成。对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基于退休当年的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计算得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中存储的金额除以预计的发放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对于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根据特定的计发系数计算得出。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样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但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确定。
2、实际案例计算
现在,让我们以河南省为例,假设一位退休人员工龄为30年(其中个人账户建立前缴费年限为5年),2022年10月份年满70周岁,平均缴费指数为0.8,个人账户存储额为20万元。我们来计算一下他自2024年1月起每月能增加多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涨额:根据河南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和退休人员的缴费情况,计算得出每月增加66.42元;
过渡性养老金涨额:考虑到个人账户建立前的缴费年限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系数,每月增加12.79元。
两部分相加,基本养老金的涨额为79.21元/月。但这位退休人员在2022年10月份就年满70周岁,因此他还将享受到额外的普调金额。
定额调整:每月增加35元;
挂钩调整:根据缴费年限和个人养老金水平,每月增加36元和37.63元;
倾斜调整:每月增加25元。将这些调整加起来,这位退休人员在2023年的基本养老金普调后,月增加额为133.63元。再加上之前计算的79.21元/月,总共的涨额达到了212.84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养老金调整的细节和过程。对于退休人员来说,这些数字不仅表示着他们晚年生活的经济支持,更是社会对他们辛勤工作一生的认可和尊重。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欢迎关注社保网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