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批12个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出炉,释放3个信号,你都清楚吗?接下来随社保网小编一起了解2023养老金调整方案相关资讯。
海南、上海、北京、江苏、湖北、吉林等6个省市养老金调整方案在1天的时间内密集公布。
距离7月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31个省市2023年养老金调整补发的步伐明显加快。
宁夏、辽宁、河南、河北、天津、江西等6个地区先行一步,不少退休老人表示已经收到了补发的养老金。
刚刚过去的1天,上海等6个省市行动了,公布了本地养老金调整方案,是进入7月以来方案诞生最多的一天。
截至目前,首批已经有12个省市的方案出炉,占全国31个省市方案的三分之一多。
7月时间过半,但方案公布并没有过半,预计下周,也就是7月17日到21日,或将有更多方案与公众见面。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方案,今年养老金调整幅度为3.8%,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的方法进行,并适度提高挂钩调整的比重,但具体调整标准的权限交给了31个省市。
从已经诞生的12个方案来看,释放了3个信号,你都清楚吗?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第一个信号,高龄倾斜标准趋于统一,享受高龄倾斜调整的年龄为70岁。
多数地区的高龄倾斜的年龄门槛是70岁,但少数地区放宽到65岁,甚至更低。
在去年各省市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浙江、北京、河南、上海等4个省市的高龄倾斜调整标准低于70岁。
浙江法规,女退休人员年龄标准是65周岁。
河南和北京法规,退休人员满65周岁就能享受高龄倾斜。
上海法规,上年度刚达到60岁的女性、65岁的男性,享受额外每月加发150元的调整待遇,也就是60岁或65岁的“到龄补贴”。
2023年,上海、北京、河南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已经出炉,河南省的高龄倾斜调整年龄已经从65岁调整为70岁,上海的“到龄补贴”还没有任何准确信息。浙江方案没有公布,高龄倾斜年龄标准不明朗不过。北京今年的高龄倾斜年龄标准依然延续了传统,65岁到69岁,每月加发30元的养老金。
既然河南果断提高了高龄倾斜的门槛,那么未来其他省市也许会跟随河南步伐而改变。
第二个信号,定额调整有升有降,更多的是保持不变,调整差距缩小。
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涨幅下降,不表示定额调整的标准也会下降,多数地区定额标准没有变化。
从已经公布方案的12个省市来看:7个省市保持不变,4个略微下调,一个略微上涨。
宁夏定额标准60元,保持不变。
北京定额标准36元,保持不变。
吉林定额标准30元,没有变化。
江西定额标准33元,没有变化。
天津定额标准48元,没有变化。
湖北定额标准32元,没有变化。
海南定额标准30元,没有变化。
少数地区定额标准略微下调。
河北的定额标准从46元下调到40元。
河南、辽宁的定额标准从40元下调到35元。
江苏定额标准,从27元下调到26元。
个别地方定额标准不降反升。
上海定额标准从60元调整到61元。
第三,挂钩调整标准下降,并不表示挂钩调整的比重下降。
因整体涨幅下降了0.2个百分点,所以三大调整方法的整体标准也会下调,但是具体到某一个类别的标准,不一定是下降的。
比如上海的定额调整标准就增加了1元。
由于人社部强调要提高挂钩调整的比重,有人简单地认为工龄挂钩水平和养老金挂钩水平会比去年高,其实这是误读。
如果调整方法的标准都下调,但下调幅度不一样,结果依然有可能出现挂钩调整比重增大的现象。
比如上海方案养老金挂钩比例从1.9%下调到1.8%,并不表示挂钩调整的比重下降了。
以上就是2023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您还想了解更多五险一金专业资讯,欢迎关注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