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上涨3.8%,比去年的4%略低。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大吗?随社保网小编来看看。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法定,养老金的调整是根据在职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变动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2.9%,私营和非私营企业工资增长水平分别为1.7%和4.6%,物价变动2%,养老金3.8%的涨幅比这些数据略高,是非常匹配的。
根据两部门公布的调整通告,凡是去年12月31日前退休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能享受本次调整福利。
当然,调整人员的范围也包括去年12月办理退休并在今年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员。
由于每一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时间、退休地点、养老保险种类等原因都会产生一定的养老金差距,有的老人可能养老金只有1000多元,而有的老人养老金能达到1万多元。我国在养老金调整的时候,有没有缩小养老金水平差距的方法?
这五类做法:
第一,养老金定额调整,重要确保低收入人群养老金的购买力水平。
养老金的定额调整是人类增加相同钱数的养老金,如果说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60元,养老金1000元的老人能够增加6%,而养老金1万元的老人只增加0.6%。
相对而言,如果物价增长了3%,那么养老金1000元的老人购买力增加了3%,而养老金1万元的老人购买力降低了2.4%。这就是一种照顾方法了。
第二,按缴费年限调整,缴费年限越长越获益。
尽管在参加养老保险的时候,300%档次缴费1年,相当于60%档次缴费的5年缴费钱数。但是在调整养老金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年计算的。
比如说北京市养老金调整,每年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3元。尽管300%档次缴费15年,养老金水平可能会比60%基数缴费30年高。但是增加的养老金却分别是45元和90元,这种做法就能够缩小养老金水平差距了。
第三,按养老金水平调整的北京模式。
大多数地方的按养老金水平调整,都是按照本人基本养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这种情况下体现不出缩小养老金水平差距。但是北京市的按养老金水平调整,跟其他地方不同。
比如说去年是对基本养老金低于6250元的增加50元,高于6250元的增加20元。每年缩小养老金差距30元,说实话钱数不算多,养老金高于6250元的人也不会在乎的。
第四,对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的倾斜调整。
一般来说,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收入低,也有可能会关系工作年限的长短,继而会关系养老金待遇水平。
对他们倾斜调整,就是会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基础之上,额外再增加一部分养老金,缩小他们和较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差距。
第五,对高龄老人的倾斜调整。
全国各省份一般都是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额外养老金增加,主要是考虑到这些老人退休时间较早,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低,进而关系到了养老金的水平。
实际上,高龄倾斜调整也不体现过去本人缴费档次高低的因素,也有利于缩小同类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像山东省还有一些特殊调整,对于上年度年满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老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额外增加基本养老金290元、190元和360元,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额外增加20元、80元和80元。这一调整模式已经保持好多年了,能够有效的缩小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