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应发工资比社保缴费基数低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3-08-20 11:55:54 来源:网络投稿

今年的应发工资比社保缴费基数低是怎么回事?社保的缴费包括哪些?如何计算的?社保网小编整理

今年的应发工资比社保缴费基数低,其实在大多数职工中都是存在的,也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担忧,这主要涉及到一个社保缴费基数的计算问题。

一、社保缴费基数是什么?

所谓的社保缴费基数,主要是职工个人和单位缴纳三项社会保险的工资基数,也称为缴费工资。我们所说的三项社会保险,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目前社保部门统筹的社会保险,主要就指的这三大社会保险。

三大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基本上相同,是由上年度所在省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作为基础,经过简单的修正而计算的,要报国人社部和财部备案,然后再由省级人社部门、财部门、税务部门联合公布。

除了三大社会保险以外,基本医疗保险、生育险现在统一称为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依据也是以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但医疗保险目前还没有实现省级统筹,而是地市级单位统筹,所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险)是由各个统筹区的医保部门、财部门、税务部门联合公布。所以很多地方出现了社保的缴费基数和医保的缴费基数不一样,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按照社保法的法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比例缴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由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不管职工个人是否要缴费,只要涉及要缴费,就涉及到怎么缴费,交多少费的问题。

二、社保的缴费包括哪些?

社保的缴费是由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缴费基数,一个是缴费比例,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就是当月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社保的金额,这个金额分为两个部分,单位缴费部分是由单位支付,职工个人缴费部分,是在职工本人的工资中代扣。

缴费比例是一个固定值,是按照我国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法定执行,一般不会经常变化;但缴费基数是一个变化值,这个变化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每年的工资收入不一样,每年会变化;二是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要根据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变化而变化。

按照社保法的法定,职工是按照本人上年度工资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按国统计局法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很多单位每月只发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补贴、津贴等,但很多单位还有年终奖,而且年终奖的比重很大。

由于是按照上年度本人工资的月平均工资来作为社保的缴费基数,年底发放的年终奖就要纳入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比如职工2021年每月的工资加津贴是5000元,这是税前工资,也是到打卡工资。但年底发了50000元的奖金,这样该职工2021年的工资收入为11万元,平均每月工资为9166.67元。

这个平均每月9166.67元的工资,就是2022年职工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也是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假如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的100%缴费基数是6500元,那么该职工的缴费指数就是141%,即1.41。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应该明白缴费基数和缴费指数的是怎么来的了吧。

到了2022年,自己的月工资还是5000元,但是年终奖要到2022年的12月份才发,或是要到2023年的1月份才发,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是9166.67元,而自己每月领取的工资只有5000元,主要就是年终奖要计算为社保的缴费基数导致的。

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老员工身上,对于新员工,比如刚入职的大学生,刚应聘或是录用到的公务员,由于还没有享受到年终奖金等待遇,就只能以当月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自己的工资和缴费基数就没有差别,但到了第二年仍然会出现社保缴费基数高于当月本人工资的情形。

综上所述,职工每月的应发工资低于社保缴费基数这是正常的,主要是社保缴费基数是由上年度本人工资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而上年度本人工资的月平均工资包含了年底发放的奖金等,平均计算为缴费基数以后,就会高于自己每月应发工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