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企业里面上班的人都有自己有工龄,其实这跟你工作时间有一定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指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工龄在养老金计算中起到什么作用?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现在一般是2006年制订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大家知道养老金都是按照缴费年限、缴费档次等因素计算的,这些条件不同,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工龄29年和30年的养老金待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举例子,简单的来计算一下两者的养老金差距:
假如:退休年龄是50岁,1989年参加工作,截止到今年,总共的工龄有32年以上了,那她提出的问题是工龄29年和30年的区别,养老金是不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她有断交的情况发生,那根据上面整理的信息,咱们来计算以下两种养老金的待遇。
假设题主的缴费档次是100%,在河南办理退休,那工龄29年和30年就只差1年的缴费时间,在这一年的缴费时间里,个人账户余额大概能增加5000元左右,咱们就按照5000元计算,那这一年的工龄是属于实际缴费年限,所以就只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的待遇。
假设题主是今年退休的,那她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大概就为5977元,接下来咱们就来计算一下工龄29年和30年的养老金差距: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195=25.6元
基础养老金=5977*1%=59.8元
两项相加就有85.4元,这个金额就是工龄29年和30年的养老金差距,并且这里是按照100%的档次计算的,那如果她的缴费档次是其他水平,退休地区不是河南,而是其他地区的话,工龄29年和30年的养老金差距会有所变化,但是两者的养老金待遇是不会相差太多的。
工龄29年和30年,养老金的相差很大?原来是这个因素影响!具体计算公式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可以直接套用结果。
第一,基础养老金,主要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和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
如果说一个职工始终按照社平缴费基数的100%缴费,一般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缴费30年就可以领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不过,实际上现在养老金计发,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变革,改用养老金计发基数,按照100%基数缴费,缴费指数一般也会低于1。不过,养老金计发基数是高于社平缴费基数的,还是更划算一些。
平均缴费指数下限一般是0.6,上限一般是3。这种情况下缴费年限差一年基本养老金可以相差0.8%~2%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全国各地并不一样,以2020年为例,辽宁省最低是6057元,山东省是6573元,而北京市是9910元。
这样,如果缴费年限差一年,差不多基础养老金能够每月相差50~200元。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退休是139个月。
因此,最终相差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钱数,是根据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和退休年龄确定的。
比如60岁退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每相差139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会相差一元。如果是相差13,9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能够相差100元。但是,同样的相差金额,50岁退休只会相差71.28元。
第三,过渡性养老金,工龄29年和30年,一般从事工作的时间较早,会有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
如果相差的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还要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类似于基础养老金,具体一般直接跟平均缴费指数挂钩。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话,一般过渡性养老金会相差1%~1.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般也能相差60~100元。但是具体还是依照当地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所以,工龄29年和30年,养老金差距一般差不多能在100~300元之间,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还是看本人的历年缴费基数。(以上数据来自网络的,仅供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