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养老金涨幅为4%,为何特别强调加大挂钩调整比重?3点原因
5月26日,202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涨幅为4%,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额不是用本人养老金乘以4%计算增加额,而是各地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者结合的方式计算总体增加额。
定额调整是所有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增加一样的金额,如果定额调整的标准是每人每月增加70元,养老金1万元的人和2000元的人同样增加70元,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挂钩调整是与本人缴费年限和本人养老金水平双挂钩,缴费年限越长、本人养老金越高的人涨钱越多,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倾斜调整是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适当倾斜,体现了我国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照顾。
2022年我国在养老金上调方案中,又一次强调了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也就是给缴费时间长和养老金水平高的退休人员更多的优待,加大挂钩调整比重会拉大收入差距,那为何还要这么做呢?有3点原因:
第一,有利于延迟退休方案实施
2021年在挂钩调整的表达上,是可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挂钩,今年将“可”变为“应”,在法规中,可和应的执行力完全不同,可是可为可不为的意思,而应是必须执行的意思,所以2022年所有省市都不会存在取消与缴费年限挂钩的情况。
目前延迟退休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本身在制改初期就存在一定争议,上级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弱化争议,让相关人员享受到制改带来的福利,延迟退休就意味着要延迟社保缴费时间,只有让参保人切实感受到延长缴费年限的带来的利益,才能自发自愿的提高缴费年限,降低对制改的排斥心理。因此,加大挂钩调整比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迟退休方案的顺利推行。
第二,调动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从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经济才有突发猛进的发展。这也说明了,只有自己承担行为的结果并拉开适当的差距,才有利于整个社会蓬勃向上,激励后进。
我国加大挂钩调整的比重后,虽然舆论上会引起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不满,但这些缴费时间短、养老金水平低的人为了让后代不步自己的后尘,一定会鼓励他们多缴费,长缴费;而那些享受到多缴费、长缴费带来利益的退休人员,也会成为行走的动力源,刺激更多人积极缴费。退休人员靠自己年轻时储蓄的资金养老,能降低我国和子女养老的负担,有利于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第三,促进社保制良性发展
加大挂钩调整的比重就是为了鼓励参保人多缴费、长缴费,社保基金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输入,才能确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此外,还可以将闲置的社保资金用来投资创造更多的收益,2021年8月18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达到15.84%,只有具有足够的本金,才能创造更多的收益,做强做大社保基金,也是社保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有利于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提供物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