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参保的企业和职工数量比较大,所以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量就会多出不少,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一般是处于亏空状态,所以各地发放养老金的数额也会出现差距。甚至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养老金无法及时发放,因为地方经济不发达也没有足够的钱进行补贴。
自从推行了省级统筹后,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依靠全省的力量完成省内城市养老金的自给自足,但是个别省份因为全省经济都比较落后,所以仍然存在着养老保险基金亏空的情况。这种状况下,需要中央进行基金调剂,但因为没有推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央想要调剂资金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而现在我国全国统筹,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好处
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概念,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全国养老金标准的统一,而是确保各地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具体的变化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全国统一,地区上养老保险的支出要看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有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为养老基金不充裕,所以要求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要比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缴费比例还高。职工本身经济收益就少,还需要负担较大的减肥压力,所以养老保险缴费的统一能够减轻部分地区职工的生活压力。
其次就是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将会更加便利,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相关的养老信息能够实现全国联网,这样关系发生变动转移的时候,就不需要退休人员特意办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老保险支出能够统一调配,能够保证各个地区养老金的足额发放,以往欠发达的省市能够更快的获得中央的调剂基金,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
企退与居民养老金差距
一般来说,事退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有4000多元,企退人员养老金则为200多元,而居民养老金却只有100多元,这方案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一般而言,事退人员参加工作较早,工龄普遍比较长,加上工资待遇会比企退人员高,根据养老金计算方式,最终事退人员获得的养老金数额会比企退人员获得的养老金数额高。当然,想要自己拥有更多的养老金,还是要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这个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屠民养老金之所以非常低,是因为其并没有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相应的,也无需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压力,自然养老金数额也不会很多。并且基本养老金一般几年才涨一次,一次也才涨5元左右,整体上涨的数额并不大,对此,有许多老百姓并不满意。
但是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职工承担着较大的养老保险缴纳压力,所以最终获得养老金数额大,居民养老金基本上在靠我国贴钱,最终获得的少也并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