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你会用哪种方式来应对养老问题?

发布时间:2023-08-19 16:33:11 来源:网络投稿

说实话,过去几千年,我们也一直没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人们也是有办法养老的。

过去的养老,一般是通过这样三种方式来进行的:

第一,单位或者国家养老。1991年我国才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国就有退休养老制度。

1951年国家出台了劳动保险条例、1957年又出台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个人无须缴费、国家筹集资金的国家保险模式。当时的退休待遇,都是跟退休前本人工龄的一定比例挂钩。退休金替代率,很容易达到80%~90%的本人工资水平。

所谓的劳动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单位缴纳费用的养老模式。1969年国家财政部发文明确停止劳动保险的计提,所有职工的退休待遇改由企业营业外列支。因此,就是有一种单位或者国家给予养老的模式。

实际上,像古代的官吏就有退休一说,一般称之为“致仕”、“致事”、“致政”。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

第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国千百年来不变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毕竟能够享受退休制度的人数有限。即使是建国后实施的退休制度,也只是国有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才能够享受到。

实际上,仅有养老金也是不足的,像老人随着年老体弱,生活不方便,也需要子女帮忙照顾。

古代对于孝道也是尤为重视。像是古代一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子女犯罪,无人照看老人的话,也会酌情让子女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去服刑。这就是北魏首创的“存留养亲”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

第三,积蓄养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在出现不同的新模式。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以后,少子化的家庭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丁克家庭。

实际上,生孩子多了,很多年轻人又抱怨抚养成本太重。毕竟生育、养育、教育、婚嫁成本着实不低。

相对而言,现在大家收入高了,或多或少都能攒下一些积蓄。特别是不养育子女或者较少养育子女的家庭积蓄可能会更多一些。

2021年第一季度末,我国的银行住户存款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元。另外人们还有超过几十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几十万亿的各类基金,300多万亿的各类房产(可以通过倒按揭的方式提供养老资金)。

所以,用积蓄养老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