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任何金融产品都会存在贬值的风险,无论是保险也好,或者是其他的理财方式也好,都逃避不了这个问题。
只不过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理财方式将贬值的风险降到最低而已。
从保险的角度来说,又分为理财险和健康大病险。
大病保险
大病保险必然存在贬值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十年前购买了1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当初觉得10万元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保险金额了,未来发生重疾的时候,保险公司赔付10万元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因为当初的医疗费用不高,居民的整体收入也不高,这些钱是一笔巨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10万元赔付,也许只够在医院的一个入门级费用,后面的治疗费、康复费、收入损失费用等等是这10万元完全不能满足的。
所以重疾险存在贬值的风险,而且是必然的。重疾险保额设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也就是要随着收入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做保单年检,查漏补缺。
理财保险
理财险在抵御通货膨胀这方面确实有比较强的先天优势。
理财险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
固定收益是写在合同里面的,就是你的钱在生钱,这有一方面的功能就是抵御通货膨胀。
浮动收益是通过固定收益的部分做再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让你的固定收益在这个基础之上有更多的收益,这也是低于通货膨胀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个就是理财保险的预定利率。
例如在90年代末的时候,很多公司的理财险预定利率设置在9%左右,当初很多人觉得不合适,因为当初的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可以达到10%。但是现在已经银行的结算利率只有2.75%,这还是三年期、五年期的。
保险都是刚性兑付的,当初签了合同,现在也必须按照预定利率9%来兑现,但是当初那些拿着10%年化利率的存款,现在只能是按照2.75%的利率来兑现了。
那么您觉得那个更合适呢?
您觉得理财保险到底有没有保值功能呢?
纵观全球经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未来可能出现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时代,那个时候所有的存款可能不会有收益还要有额外的支出。而保险公司还是会按照预定的结算方式来结算,那么你觉得保险到底可不可行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从短期的角度来说,保险的保值功能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说,保险确实有非常强的保值功能。
不用和我说当初我要是做其他的投资,现在不是收益也挺好的么?但是你要知道,大部分的人当初没有购买保险,但是也没有做其他的投资呀。导致现在的结果就是啥也没有,啥也不是!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