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的机制,想要在退休的时候获得更多的养老金,那么在职的时候就要多缴费,长缴费。
按照养老保险这个机制,如果两个人缴费基数、所在城市一样,那么缴费年限更多的人在退休的时候肯定可以领到更多的退休金,比如一个人养老保险只交了15年,另一个人缴了25年,退休之后工资差距是比较大的,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
我们假设两个人都是企业退休职工,每个月平均缴费基数都是5000块钱,缴费指数是0.8,这两个人都是在深圳办理的退休手续,其中A缴费15年,B缴费25年,这两个人都是在60周岁的时候选择退休。
按照2020年深圳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10600元左右来计算,A每个月的养老金具体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4800×15÷139=517.98元;
基础养老金=10600×(1+0.8)÷2×15×1%=1431元;
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其他补贴的情况下,A在退休的时候,每个月可以领到的退休金等于1948.89元。
我们再来计算下B在退休的时候可以领到多少养老金,具体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4800×25÷139=863.3元;
基础养老金=10600×(1+0.8)÷2×25×1%=2358元;
将上面这两部分养老金加在一起之后,B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等于3248.3元,这个养老金差不多比A每个月多出900块钱左右。
而且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B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会进一步拉大跟A的差距,因为我国每年养老金在调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挂钩调整,这个挂钩调整跟两个方面有关,一个就是调整之前养老金水平,还有一个就是缴费年限。
比如2020年广东养老金调整方案,有一个挂钩调整:
1、跟调整之前基本养老金挂钩。
每人每月按本人调整前基本养老金月标准的2.2%加发,按照这个调整标准,A每个月可以调整的额度只有42.87元,而B每个月可以调整的额度是71.46元;
2、跟缴费年限挂钩。
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基本养老金月标准增加1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基本养老金月标准再增加一元。
按照这个标准来算,A可以增加的养老金是15元;B可以增加的养老金是35元。
把两部分加起来之后,A可以调整的额度只有57.87元,而B可以调整的额度达到106.46元,这个调整幅度差不多是A的两倍了。
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缴费年限越长对应的养老金肯定会越高,而且越往后差距会越大。
当然如果大家其他条件不一样,那么15年的缴费年限是否会比25年缴费年限更少就不一定了。
比如虽然B缴费25年,但平均缴费基数只有5000块钱,如果A在职的时候平均缴费基数达到1.5万块钱,缴费指数达到2.5,那么即便A只交15年,但在退休的时候,每个月可以领到的退休金也达到4336.45元,这个养老金反而比B多出了1000元左右。
由此可见,最终的养老金是多少?大家要综合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