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份,四川省开始补发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至此全国各省退休“中人”的差额补发工作基本都开始落实了。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开始了养老保险改革,从此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被分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三个群体。
“老人”是指养老保险改革前退休的人员;“新人”是指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而“中人”是指养老保险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中人”因为工作时间跨越了改革前后,所以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会更加复杂。特别是为了保证养老保险改革的平稳过渡,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被国家定为过渡期,这个时间段内退休的“中人”,养老金的计算涉及到新办法和老办法,需要保低限高。
当新办法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
当新办法计发待遇高于老办法标准时,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根据退休年份不同发放不同比例:
养老待遇=老办法待遇+(新办法待遇-老办法待遇)*退休年份对应比例。
其中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退休的人员,退休年份对应比例为10%;2016年退休的人员,退休年份对应比例为20%;以此类推,直到2024年发放比例为100%。
本来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发放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因为新办法中的部分参数未能提前确定,导致改革后“中人”一直领取的都是按照老办法预发的养老金。
而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预发金额会比实际应该到手的养老金低上不少,并且过去了好几年还在补发,这点让“中人”群体的意见不小。
直到2017年8月,国家层面关于新办法的参数终于确定并下发到各省,之后就由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验证编制新办法中的其他参数,然后就可以核算补发“中人”的养老金。
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2018年伊始,江西省作为效率最高的省份,就开始对“中人”的养老金进行核算补发。
2018年1月,赣州市社保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待遇改办工作的通知》,对市本级的1335名“中人”进行养老金核算补发。
其中有一些“中人”重新核定的养老金更低,一部分是因为部分教师之前的基本退休费审批比例较高,而新待遇的比例较低;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新待遇中包括职业年金,而职业年金还未开始核算发放。
之后山东、广西、福建、江苏、四川等省份陆陆续续也开始了这项工作,其中四川省是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省份。
2018年12月,四川省就开始兑现“中人”的养老金待遇,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速度比较快的。
但是由于同等条件下不同年份退休的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太大,比如都是处级领导,工作年限也差不多,但是2017年退休的人员会比2016年退休的人员养老金高出1000元左右,这种巨大的差距引起了很多“中人”的不满,导致四川省的补发工作在2019年2月就停止了。
在“中人”们的苦苦期盼下,2020年9月四川省人社厅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学习,终于重新启动了这项工作。
根据这次四川省的文件显示,在四川“中人”的养老金开始补发之前,全国32个省只剩2个省份还没有兑现落实“中人”的待遇。
本次补发,四川省的安排是分批补发,这和其他省份的做法是大体一致的:在2020年9月前对2014和2015年退休的“中人”进行补发,2021年1月前对2016和2017年退休的“中人”进行补发,2021年4月前对2018和2019年退休的“中人”进行补发。
按照这次的方式,2014到2018年退休的“中人”,退休时间每推迟一年,养老金增幅在3%左右,差距不会太大,因此“中人”们的接受度是比较高的。
近期,四川省正在发放部分“中人”的退休一次性补贴,这个主要是针对在改革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以及符合原有加发退休费条件的工作人员发放的。
“中人”的养老金核算工作在经过了长达6年的等待后,终于将要落下帷幕,关于“中人”的讨论也会慢慢消失。
这期间,有些“中人”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等到政策落实就去世了,留下了遗憾。但是,大部分“中人”还是等到了政策,领到了自己应该到手的养老金,可以安心地养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