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随着现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退休后的养老金问题自然也是越来越受关注。
长期以来,企业人员一直面临着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养老保险的双轨制
从90年代初期,我国的养老保险开始实行双轨制,其中企业人员参加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纳任何保险费用,退休后的待遇由政府财政保障。
因为两种养老保险计发方式上的不同,导致退休后发放的金额标准差距很大,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会明显比企业高出不少的。
第二、企业人员的总体缴费水平偏低
虽然按照法律的规定,企业必须按照实际工资水平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按照当地的最低缴费基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甚至还存在企业不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
按照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这些缴纳养老保险较少的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自然是更低的。
第三、企业人员的总体缴费年限较短
企业人员的工作是不够稳定的,不管是主动跳槽还是被动下岗,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更换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断交养老保险的情况,这是会影响到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的。
按照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原则,这些缴费年限较短的职工,退休后的养老自然也是更低的。
第四、企业人员缺少养老保险补充
年金作为基础养老保险的补充,能够很明显地提高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
不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虽然推行也有十多年了,但是目前愿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还是非常少,大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后都是没有年金的。
当然,在企业退休职工中也存在着高收入群体,他们退休后的待遇不会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甚至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更高。
这些人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工资水平是比较高的,也不存在养老保险少缴漏缴的情况,还能享受到企业年金,因此退休后的待遇自然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