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开始主动缴纳社保,而和单位职工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区别:
第一、缴费基数不同
由单位缴纳社保的职工,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费基数就是本人的工资。
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分为多个档次。一般情况下,最高缴费基数是社平工资的300%,最低缴费基数是社平工资的60%,还有一些省份的档次比例会更低一些,比如云南的最低档次是社平工资的40%。
当然,目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并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缴纳社保,而是按当地的最低缴费基数,这种做法明显是违法的。
第二、缴费比例不同
由单位缴纳社保的职工,正常是按照缴费基数,由单位缴费16%,个人缴费8%。之前大多数地方单位的缴费比例是20%,不过为了降低企业的负担,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规定,要求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
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是20%,全部由个人缴纳。因此,相同的缴费基数标准下,灵活就业人员个人交的钱是单位职工的2.5倍。
第三、退休方式不同
单位职工的退休一般都是由单位人力部门通知并帮忙办理,对于个人来说非常简单。
而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的退休会更加繁琐,在到达退休年龄后,需要携带身份证、养老保险手册、银行卡等材料,在工作日自行前往社保中心办理养老金待遇。
第四、养老金水平不同
一般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是低于单位职工的。
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并不算高,缴纳养老保险只是为了老年以后生活有一份最基本的保障,因此选择的缴费基数都是比较低的,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自然不高。
而单位职工不管愿意不愿意,社保的缴费基数就是工资水平,那么养老金水平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结语:
自己缴社保和单位缴社保在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但是因为个人选择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的不同,最终的养老金水平还是会存在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