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9 14:33:27 来源:网络投稿
我国的社保体系确实不健全,在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就会出现一套计算公式和一套定义,导致现在人都退休了,都变成同样的退休人士。但是在社保中定义却完全不同,有退休干部,离休干部、社保新人、中人、改制人员等等等。计算的方法也不相同,最后出现的很多不再平等的现象。例如多干了几年养老金反而比早退休的要少,同一单位退休的,工资相差天与地。
当然在这其中,目前最让人诟病的就是退休金的双轨制。也就是有些干部退休后拿的是退休工资,而大部分职工退休后拿的是养老金。将过去身份的差别从上班时延伸到退休后,最后体现到退休身份的不同,所拿的钱也完全不同。
首先先说这个争论的基础,在所有人退休之后,都不再从事社会工作,也不再给社会创造劳动价值,此时的身份是一样的吗?需不需要大家都以同一个身份去认同,那就是退休老人?如果这一个认识被得到肯定的话,就不应该有退休金的双轨制。
人与人的差距,在上班的这三四十年中,其实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明白白了。为什么在退休之后还要继续体现差别呢?当初给与干部设计这个退休工资制度时,原因是当年公务员和国家干部都没有缴纳养老金,所以无法按照养老金的政策去给予退休后的生活费。结果就按照在职时的工资进行比例调整作为退休工资来发放。
但是现在同当时那个时代不同了,公务员也开始缴纳公积金了,那为什么还要存在着所谓的双轨制呢?其实国家在近些年也在不断的进行所谓双轨制的调整,希望能制定一套融合在一起的相对统一的社保政策。但是整体的工作步骤相对是非常缓慢的,到目前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方案出来。
另外,我国针对退休干部还有一个“退休干部待遇”问题,其实也应该进行改进。退休之后都应该融入社会,为什么还要按照退休前的级别配置所谓的干部待遇呢?所以这两大问题,双轨制和退休干部待遇,都应是未来应该解决的社保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