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以前可以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而现在不让一次性补缴了?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1:12 来源:网络投稿
在不同的时期,国家的政策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如果不能够把握住好政策,那么过期就享受不到了。
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也是如此,当年还可以补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钱太多没有补缴,现在临近退休才开始后悔。
早期国家允许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同时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大量劳动者一直未能依法参加养老保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就业人数3468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19420人,但是2010年全国就业人员共有76105万人,所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25.52%。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这时候他们发现按照政策,到退休的时候自己的缴费年限根本不够,或者领取的养老金很低,因此就要求对过去未缴纳养老保险的工作期间的年限进行追认,而国家为了照顾这部分群体的利益,也就允许各地政府放开养老保险补缴的口子。
但是,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规范,因为养老保险补缴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国家又开始慢慢把这个口子给关起来了。
定期缴纳养老保险,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对造成养老保险基金増值压力,维持基金运行的动态平衡。
而通过补缴一次性筹集的资金虽然增加了基金的总量,但它并未在过去带来应有的增益,也未在过去的时期承担起支付养老金责任,却要求在未来享受同等的待遇,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我国的养老保险目前是现收现支制的,也就是用目前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去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允许补缴容易让人民形成不交养老保险的习惯,反正快退休的时候可以通过补缴享受养老金待遇,那么政府根本无法测算出养老金是盈余还是有缺口,就很难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动态平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