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产品定位是高端的收费,做出来的是中端的硬件,低端的实体服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大致出在人力比、医护比、公共设施的比例的错用和混乱。
机构养老的人力比
根据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第六条规定,福利院医护人员应占全院职工人数的70%以上,在第二十四条提到工作人员与照顾人员的比例要合理,国家级福利院应达到工作人员与正常老人的比例为1:4,如果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达到1:1.5。
广东省某社会福利机构认定办法第十五条提到,医护后勤保障人员的比例要合理,一线服务人员与生活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三级护理)的比例为1:10,与日常生活需要依赖辅具的二级护理对象比例为1: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服务的一级服务比例为1:2,在生活完全依赖护理而且需要24小时专人照顾的特殊对象人力比为1:1。
在公办机构的规定里面人力比是相当高的,据实地案例研究发现,人力比通常会在1:2.5到1:2之间,如果加上医疗,可能会接近到1:2,这个比例一般来讲是非常高的。
当老年人的收入和福利水平不断提升时,老年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某高端养老机构对外宣传:不仅拥有靠谱过硬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能够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老年朋友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满足老年人的全方位需求,让老年朋友真正安享晚年。服务内容包括了社会化养老、齐全的设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田园式的生活环境及健康有机食品。
不难发现,如上提到的基础配套包括六个:一是养老公寓体系;二是医疗保健体系;三是养生服务体系;四是健康增进体系;五是生活服务体系;六是社区支持体系。但若要养老项目做得好,还是需要看服务的人员比例和专业护理人员的比例。
许多的同行们都借鉴国外的养老模式,事实上外国的养老模式基本上是社会福利、是兜底的,在国外的养老机构里,最计较的部分就是人力比多少,一般外国的养老机构人力比通常在1:4到1:6。